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猛地一看沒什么問題的句子,在自己眼里怎么看怎么都不順眼。再仔細一看,“的地得”混用,標點或成語的誤用等各種文法語病就像正午驕陽一樣顯眼,比震驚體標題還吸睛。
每當看到這樣低級的字詞或標點錯用時,內心都會暗暗崩潰,油然而生一股沖動想要上前糾正,這就是典型的文字潔癖癥患者的日常。
天呢,竟然90%的人都用不對“的地得”
首先,有請助詞界的鐵三角“的地得”C位登場。下列“的地得”錯用,你能堅持看到第幾個還不想摔手機?
最近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中,有一支叫黑撒的樂隊。樂隊海報的其中一版就明晃晃地寫著:“起的比雞還早”。
對于這樣不走心的海報,部分網友們的看法就比較嚴格:
還有一些正式出版的書籍,不看內容,只標題就有明顯的“的地得”錯用。官宣書名這么不嚴謹的嗎?
Luckincoffee(瑞幸咖啡)的官方發布會上,工作人員應該更加斟酌一下PPT文案了。
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的字幕,更是“的地得”錯用的重災區。
您話也說得很別致。
我們觀察得很仔細。
處理得不怎么樣。
這事得小紅告訴我們,你說錯字了。
有很多小朋友都是看著影視劇來學習語文的,字幕頻頻出錯,教壞了祖國未來的花朵怎么辦?
就連以高姿態出現的梁文道讀書脫口秀《一千零一夜》,也被指出了小學生級錯誤:“我要很抱歉的(應該是‘地’)告訴你……”。
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更加比比皆是。有時候會在朋友圈看到“今天去打了網球,玩兒的不錯,6:3贏了,哈哈哈~”或者“這家店奶茶真好喝!這草拔的值!”這樣的感想。每當看到它們,文字潔癖癥患者們都感到渾身難受。
文字潔癖是法則,不是美德
現在這樣患有“文字潔癖癥”的人越來越多。有的人覺得這算是一種強迫癥,有的人覺得這只是高考語文挑錯題做多了的后遺癥。
但是文字潔癖不是美德,而是法則,是態度。
林雯是一家公司的銷售員。剛入職的時候,組長讓她寫一份文案給客戶看。她先寫了一份草稿給老板過目,結果老板看后立刻就把她叫到辦公室里一頓臭罵。原因是全篇有十多個錯別字,字體字號不一致,標點全角半角不統一。
她聽了覺得很委屈,回答說這只是一篇草稿,正式給客戶前自己一定會檢查錯漏,重新排版格式的。老板卻更加憤怒,因為細節之處最體現一個人的自身素養和職業態度。不論是草稿還是正式版,認真對待工作的人決不能拿出犯了低級錯誤的成果給上司或者客戶看。每時每刻都追求完美,是值得欣賞的態度,也是對自己的負責。
態度嚴謹的人對自己要求總是嚴格的,永遠把最好的一面呈現人前。比如說寫段子時如果用到一個不太確定意思的成語或者詞,他們一定會立刻打開電子詞典搜索學習,確定沒有用錯之后再發出去;每打下一段文字,他們會反復檢查校對,改掉所有誤用或者容易引起歧義的字詞之后再發出去;如果他們發現自己匆忙之中發出去的消息有誤,又錯過了撤回時間,一定會在后面加發一條信息指出自己的錯處并修正。
而且,即使是微小的語病,也會產生巨大的歧義。所謂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比如“一群年輕小伙子走進一家酒吧點了威士忌,其中一個弱弱的拿出了一小袋枸杞。”和“一群年輕小伙子走進一家酒吧點了威士忌,其中一個弱弱地拿出了一小袋枸杞。”兩句話中“的”和“地”一字之差,意思卻差得遠了。第一句話中“弱弱的”是指一群小伙子中間比較瘦弱的那個人是帶枸杞的人。第二句話中“弱弱地”是指拿出枸杞的那個人動作低調,沒有氣勢。由此可見,細枝末節的小錯也會極大地降低信息傳播的效率和準確度。
除了“的地得”,這些文法錯誤也不能忍
感嘆號霸屏
京東CEO劉強東曾經發表過一封公開信,完全是感嘆號使用的典型反面教材。
我感受到你的焦灼了,能震人于三尺之外。感嘆號是表達激動的語氣,但是過度頻繁地使用會使其傳達的語氣變得平淡普通、令人厭煩。
省略號不是一串英文句號
薛之謙的省略號誤用已經成為他的一大特色。
我也覺得有些喪失理智……
有些好奇你的4個點是怎么打上去的。
省略號的點數每次都不一樣,但絕對不會是6個點……真的是一個倔強的boy呢。
成語誤用也會造成出其不意的笑果
夏天到了,大家也想吃些涼涼的東西
首當其沖是指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而不是指順位第一的優先選擇。在這個句子里,對于香蕉來說,確實是首當其沖了。
日常生活中各種錯別字也是屢見不鮮
會聲會影x9 音頻濾鏡調節閾值也是非常遷就客戶了。
香椿口味的牛奶是什么魔鬼料理啊,五星級酒店就給顧客喝這個?
政府網站也有錯字。比如,景德鎮市文明網把“登錄”寫成了“登陸”,湖南省交管局機關大院的平面圖把“籃球場”寫成了“藍球場”……
還有前后鼻音不分的
生活在這個不嚴謹的世界,被語病包圍的潔癖癥患者忍不住在網上發出了哀號:
“舔著臉”想想是有點惡心,大家記住正確寫法是“觍著臉”哦。
環顧四周,就能發現我們已經被隨處可見的錯字誤用包圍。像文字潔癖癥患者一樣認真對待文字語法,并習慣精準表述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他們都是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對待生活的一群人。如果你身邊有文字潔癖癥患者,要珍惜,因為與他們溝通、交往是一件享受的事情。
作者:宋晨野
▼
推薦閱讀
別酸了,高考狀元混得沒那么慘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贊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