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橘媽
孩子小時候,對外界的事物都非常好奇,總是會提問一些家長始料不及的問題,尤其是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讓不少寶媽們無從下手,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那天在婦幼保健院,碰到了一對兒夫妻帶著個5歲的男孩,面對男孩提出的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這位寶媽的回答,就非常贊。
夫妻倆應該正在繳費拿藥,男孩比較活潑,到處走走看看,突然瞅準了在科普架上的手冊,于是就拿到手里去翻看,翻到了這樣一頁后,指著上面的安全套問媽媽:“媽媽,這是什么?”只見寶媽看到后,沒有像一般的寶媽那樣反響巨大,呵斥孩子不該問的不能問,而是非常淡定地回答:“安全套”。只是這時,旁邊的寶爸卻嘿嘿笑起來。
男孩和所有孩子一樣,都有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好奇心,繼續發問:“那這個是干什么用的啊?”寶爸明顯憋不住了,哈哈地笑出了聲。寶媽無視寶爸的笑聲,用科學又模糊的方式回答了寶寶:“就是爸爸媽媽不想生小寶寶用到。”
男孩并沒有善罷甘休的意圖,還是懵懂地問:“為什么?”
“你知道的,小寶寶是爸爸種子和媽媽種子遇到一起,最后才形成了...”
“寶寶種子”,男孩搶答,寶媽繼續說:“對的,這個就是把爸爸種子裝起來,和媽媽種子遇不到,就不會形成寶寶種子了。”
男孩心滿意足地“噢”了一聲,看來對這個回答很滿意,但是接下來的一句話,直接讓寶爸肆無忌憚地狂笑起來。男孩問:“那她是吃的嗎?還是涂的?”
寶媽一如既往地一臉淡定:“這個是用的,不是吃的,也不是涂的。”
男孩似乎很滿足,沒有再繼續發問,接著翻看手冊。我也做完了檢查準備走了,路過這一家三口時,男孩正在看這一頁,然后繼續問:“媽媽,這個醫生為什么生氣,她在說什么?”
可能寶媽不想再細致地講解,于是推給了寶爸:“讓你爸給你說。”
我已經走遠了,卻依然聽見那個寶爸渾厚的聲音:“她說不好好吃飯的小朋友長不高!”...
好吧,果然爸爸和媽媽不是同一物種啊。但是不得不夸贊一下,寶媽給孩子所解釋的問題,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話語,清晰地解釋了常人難以開口的問題,不知道寶爸作何感想,心里一定也是對寶媽表示了肯定吧。
日常生活中,家長們一定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孩子問出一些比較敏感,讓家長難以啟齒的問題,很多家長總是敷衍了事,要不就是說長大自然就明白了,或者干脆呵斥孩子,這種問題今后不準問。
孩子只是單純發問,如果遇到這樣的回應,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不知道會作何感想。遭到呵斥更是不明覺厲,壓根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只知道這些問題不能問,于是開始緘口無言。
對比之下,上面寶媽的回答,可以參考一下。用孩子可以聽懂的話語去解釋,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也能增進親子關系,何樂而不為。
(圖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