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焦慮癥?
焦慮癥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癥,是目前最為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
其表現主要是以無明確客觀對象的緊張、擔心、恐懼等焦慮情緒體驗為主,可分為慢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兩種形式。
圖片
與此同時,焦慮癥還會引發各類軀體癥狀,如:
焦慮情緒演化為心臟系統的心慌、心律失常;
演化為消化系統的氣急、呼吸困難;
演化為神經系統的頭暈、頭痛等癥狀
造成焦慮癥的原因
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焦慮癥的發生在目前還沒有定論。
對于成因通常有幾種說法:家庭因素,兒時經歷,遺傳基因,成長環境,物質濫用等等。
簡單來說,患有焦慮癥的人群對于恐懼,威脅,壓力的應激反應與常人不同。
這主要與大腦中的杏仁核息息相關,她主要控制人們對恐懼信息的反應和應激,分析身邊的危險要素。
圖片
比如:當人遇到危險時,杏仁核會發出“警報”信息,能提醒我們及時注意并處理危險。
但是對于焦慮癥患者而言,他們的大腦分析出了過多的危險“警報”,從而引起對周圍事物的恐懼,造成很多功能障礙。
焦慮癥的治療
心理問題與精神疾病互為表里關系,所以在焦慮癥治療的過程中還應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幫助患者放松焦慮和緊張的情緒。
若為中度以上甚至重度的患者,則需要采取中藥、西藥配合心理治療共同施治的綜合治療,以起到最佳的治療效果。當然還是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定制治療方法,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