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農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濰坊市農業農村局立足資源特點和產業優勢,突出企業主體、產業載體、技術引領、園區帶動、平臺支撐五大工作重點,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面推進農業“走出去、引進來”,農業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
企業主體不斷壯大。全市農業龍頭企業3100家,年實現銷售收入1700多億元,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家836家,其我國家級12家、省級95家、市級729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8%;有出口農產品備案企業767家,產品出口1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1年農產品進出口153.6億元,增長9.7%,出口109.3億元,增長4.3%,進口44.3億元,增長25.9%。今年上半年全市農產品出口58.5億元,增長9.9%(全省同比減少1.2%);農產品進口值37.7億元,增長41.1%。
產業特色日益明顯。形成了安丘蔥姜蒜等大宗農產品、諸城肉雞、昌樂肉鴨等一批特色鮮明的出口生產基地,全市區域性特色農副產品出口基地達到120多處,出口蔬菜備案種植場1400多處,出口禽肉備案養殖場220多處。對接國際標準,推進全產業鏈升級,全市共批準發布農業標準規范353項,基本涵蓋了濰坊大宗農產品和特色農產品,9個主要出口食品農產品的縣市區,全部獲得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稱號。去年,安丘市獲批首批省級農產品出口產業集聚區(全省10個)。
蔬菜品種國產化實現突破。上世紀90年代,國外蔬菜品種一度主宰市場。正是由于農業對外開放的倒逼機制,加速了濰坊種業的國際合作,催生了一批民族種業企業的崛起,使濰坊種業走上了“走出去、引進來”的國際合作快車道。全市從事種子研發企業達到26家,育苗企業達到200多家,自主研發的蔬菜品種市場占有率已達70%以上。壽光蔬菜種業集團、山東華盛農業建立了境外種業研發生產基地,產品出口10多個國家。
國際合作平臺不斷做大做強。開展國際先進模式的引進示范,依托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實施了中荷蔬菜技術示范園區項目;峽山區與以色列合作打造了華以國際農業科技孵化器項目;坊子區玉泉洼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與以色列LR集團合作打造國內首個“莫沙夫”項目;青州市南張樓村與德國巴伐利亞州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合作開展土地整理與村莊革新項目,引進法國城鄉等值化發展模式;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赴荷蘭、以色列、日本、韓國等國家和臺灣地區培訓240余人次。2017年7月,濰坊市被農業部認定為首批全國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全國10個)。2018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
境外產業鏈不斷延伸。截至2021年,已有28家涉農企業走出去,在境外投資了農業合作項目,協議投資 6.3億美元,完成投資1.2億美元。像壽光蔬菜產業集團在荷蘭從事蔬菜、園藝作物的種植及種業研發;山東華盛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意大利、越南設立生產基地;高密錦昉棉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巴基斯坦、津巴布韋從事棉花種植、收購、加工紡紗等進出口貿易并建設了產業園;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農業裝備制造企業,已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營銷服務網絡,在意大利設立歐洲研發中心,并收購阿波斯品牌農機企業;潤豐化工目前農藥產品全部用于出口,并于今年成功上市,企業在阿根廷設立農藥工廠,在境外多個國家做終端品牌銷售,已在境外設立一級控股子公司2家,二級及以下控股子公司43家。雷沃重工、錦昉棉業、潤豐化工3家企業在2017年入選全國農業對外合作百強企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