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看似簡單的三個字,使用頻率卻很高,出錯率也很高。下面詳解她們的各種用法和例句,還有朗朗上口的用法兒歌,家長快為孩子收藏、轉發!
“的、地、得”用法
①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或詞語:
如:敬愛的總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貴的教科書、鳥的天堂、偉大的祖國、有趣的情節、優雅的環境、可疑的情況、團結友愛的集體、他的媽媽、可愛的花兒、誰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②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
如:高聲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瘋狂地咒罵、嚴密地注視、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圍、沙沙地直響、斬釘截鐵地說、從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細地看、開心地笑......
③ “得”前面跟的多數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狀態的詞或詞語,表示怎么怎么樣的:
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爛、疼得直叫喚、瘦得皮包骨頭、紅得發紫、氣得雙腳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樂得合不攏嘴、驚訝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掃得真干凈、笑得多甜啊......
注: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這些詞,一般用“得”。
2.有一種情況,如“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這句話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雖然是表示動作的,但是她是來形容“高興”的程度的,所以也應該用“得”。
例句分析
1. 蔚藍色的海洋,波濤洶涌,無邊無際。
2. 向日葵在微風中向我們輕輕地點頭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兒童公園玩得很開心。
總結如下:
1.“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說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樣。結構形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的+名詞。
2.“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后面的動作,說明“地”后面的動作怎么樣。結構方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地+動詞。
3.“得”后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么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形容詞)+得+補充、說明的詞語。
“的、地、得”的讀音
“的、地、得”是現代漢語中高頻度使用的三個結構助詞,都起著連接作用;她們在普通話中都各自有著各自不同的讀音,但當她們附著在詞、短語、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結構關系或某些附加意義的時候,都讀輕聲“de”,沒有語音上的區別。
但在書面語中有必要寫成三個不同的字,這樣可以區分他們在書面語用法上的不同。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使書面語言精確化。
用法的差別
“的、地、得”用得對,意思表達就明確,用得不對,有時也會產生意思的變化。
比如:
1.看了這場電影,她激動得哭了。
2.看了這場電影,她激動地哭了。
這兩句話從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強調“激動”,“哭了”是對激動程度的補充說明;后一句主要是陳述“哭了”,“激動”是對哭的樣子的修飾。因此兩句用了不同的“de”。
用法兒歌
的地得,不一樣,
用法分別記心上,
左邊白,右邊勺,
名詞跟在后面跑。
美麗的花兒綻笑臉,
青青的草兒彎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東流,
藍藍的天上白云飄,
暖暖的風兒輕輕吹,
綠綠的樹葉把頭搖,
小小的魚兒水中游,
紅紅的太陽當空照。
左邊土,右邊也,
地字站在動詞前,
認真地做操不馬虎,
專心地上課不大意,
大聲地朗讀不害羞,
從容地走路不著急,
痛快地玩耍來放松,
用心地思考解難題,
勤奮地學習要積極,
辛勤地勞動花力氣。
左邊兩人就使得,
形容詞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
烏龜烏龜爬得慢,
青青竹子長得快,
參天大樹長得慢,
清晨鍛煉起得早,
加班加點睡得晚,
歡樂時光過得快,
考試題目出得難。
名詞前面是“白勺”,
動詞跟著“土也”跑,
形動后補“雙人”到,
默記五遍腦開竅!
“的、地、得”短語積累匯總
“的”字短語
(后面跟的是一個事物)
美麗的圖畫 金黃的燈籠 紅紅的臉頰
金色的波浪 燃燒的火把 勤勞的人們
陡峭的山峰 高高的山峰 翻滾的云海
安靜的小院 綠色的枝葉 盛開的花兒
難忘的日子 慈祥的微笑 緊張的心情
滿意的笑容 金黃的果實 火紅的旗幟
潔白的鴿子 歡樂的樂曲 美好的日子
美麗的城市 寬闊的廣場 歡樂的海洋
潔白的棉花 雪白的小花 小小的葉子
紅紅的蘋果 美麗的風箏 美麗的雪景
可愛的笑臉 紅紅的太陽 寒冷的北風
好吃的谷粒 遙遠的地方 不幸的朋友
健康的身體 心愛的裙子 羨慕的眼光
可愛的小鳥 機靈的小鳥 蓬松的羽毛
翠綠的樹苗 嶄新的木牌 白色的浪花
長長的波紋 美麗的景象 變幻的山巒
清澈的湖水 企盼的目光 濃濃的氣味
快活的時刻 美麗的森林 半圓的橋洞
美麗的景象 呱呱的回聲 帶刺的鎧甲
細長的葫蘆藤 歡慶的鑼鼓聲
淺綠色的衣服 綠毯似的草坪
可愛的小葫蘆 粉紅色的裙子
淘氣的小花鹿 特殊的淋浴器
霧蒙蒙的樹林 活潑的小山羊
粗心的小朋友 大大的“人”字
淺水洼里的小魚 和藹可親的樣子
又大又紅的棗子 許許多多的知識
金光閃閃的雄雞 正要跳起的青蛙
奇形怪狀的巖石 展翅欲飛的雄鷹
蹦蹦跳跳的小白兔 又寬又長的柏油馬路
“地”字短語
(“地”后面跟的是一個動作)
親切地說 親切地問 怦怦地跳
興奮地走 驚奇地問 深情地說
平穩地走 高興地說 高興地吃
悄悄地走 生氣地說 使勁地吹
高興地笑 奇怪地問 呆呆地望
用心地畫 靜靜地躺 飛快地跑
不停地撿 用力地扔 不停地叨念
不停地扔 牢牢地鉤住 歡快地跳舞
慢慢地變黃 不住地啼叫 飛快地行駛
高興地點頭 緊緊地握住 沉著地操縱
順利地打出 仔細地觀看 贊許地握手
不住地點頭 深深地吸氣 快活地成長
緊緊地攥著 不停地彎腰 高興地迎上去
不好意思地說 自言自語地說
斷斷續續地流 大口大口地吃
吞吞吐吐地說 迫不及待地打開
迫不及待地爬上去
興致勃勃地觀看
“得”字詞語
(“得”后面跟“怎么樣”)
長得高 長得矮 長得好
長得快 走得慢 來得早
畫得多 焐得熱 吃得飽
飛得高 跳得遠 跑得快
笑得歡 做得對 說得好
玩得高興 長得好看 看得入神
吃得開心 做得粗糙 做得認真
長得茁壯 長得又細又長
跑得無影無蹤
練習題
“的”“得”“地”練習
1.秋天( )夜晚,明亮( )月光照在床前,遠離家鄉( )人望著那天上( )月亮,不由( )思念起故鄉來。
2.這首詩是誰寫( )呀?是唐代( )大詩人李白。
3.成功( )喜訊。
4.四面八方( )人們。
5.一次又一次( )將滿地( )鮮花拋向天空。
6.許多人舉著旗幟不知疲倦( )飛奔著。
7.五顏六色( )禮花映亮了北京( )夜空,也映亮了狂歡( )人們。
8.天安門廣場成了歡樂( )海洋。
9.他樂呵呵( )捉回了一只綠色( )蟈蟈。
10.喜滋滋( )送給了鄰居家( )盲婆婆。
11.會唱歌( )蟈蟈。
12.在我上學( )時候。
13.看到小溪流淌( )清波。
14.想起往日難忘( )歡樂。
15.您聽,她唱( )多好。
16.歡唱( )黃鸝
17.盛開( )野菊
18.美麗( )故事
19.動聽( )歌曲
20.小豬( )肚皮
21.饞嘴( )貓咪
22.有趣( )發現
參考答案
“的”“得”“地”練習
1.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遠離家鄉(的)人望著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鄉來。
2.這首詩是誰寫(的)呀?是唐代(的)大詩人李白。
3.成功(的)喜訊。
4.四面八方(的)人們。
5.一次又一次(地)將滿地(的)鮮花拋向天空。
6.許多人舉著旗幟不知疲倦(地)飛奔著。
7.五顏六色(的)禮花映亮了北京(的)夜空,也映亮了狂歡(的)人們。
8.天安門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
9.他樂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綠色(的)蟈蟈。
10.喜滋滋(地)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
11.會唱歌(的)蟈蟈。
12.在我上學(的)時候。
13.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14.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15.您聽,她唱(得)多好。
16.歡唱(的)黃鸝
17.盛開(的)野菊
18.美麗(的)故事
19.動聽(的)歌曲
20.小豬(的)肚皮
21.饞嘴(的)貓咪
22.有趣(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