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永輝小程序違規收取1元包裝費被罰”一事受到廣泛關注,在電子商務非常發達的如今,無論是商超外送、手機買菜還是餐飲外賣提供的服務中都涉及“打包”。
新聞晨報發文人對喜茶、一點點、樂樂茶、瑞幸、星巴克、永輝、家樂福、大潤發、沃爾瑪、盒馬、叮咚買菜、美團和餓了么熱門外賣十幾家進行測評。
監管部門稱,根據消費者保護條例26條,不可強制收取商品或服務費,不得違背消費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服務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
制圖|戎青鈺
測評一:奶茶咖啡類是否收取包裝費?
在進行奶茶咖啡類的評測時,發文人均從商家小程序進入。
其中,喜茶有打包費1元的選擇,默認勾選,并有提示“推薦選擇”“保冷保溫,鎖住新鮮口感”。消費者也可以自行取消這個鉤。
為了進一步搞清兩者的區別,發文人致電了該喜茶門店,接線人員表示:“選了打包費,就會用保溫袋;如果不選的話,就是不保溫的普通袋子?!?/p>
奈雪的茶的結賬頁面也顯示了包裝費一項,但金額標注為0元,即不收取。
此外,一點點、樂樂茶、瑞幸、星巴克的結賬頁面均無包裝費一項。
測評二:商超、生鮮平臺是否收取包裝費?
永輝小程序中,如今結賬頁面,“包裝費1元”一項默認為不選擇,消費者可自行勾選。提示文字寫道:為了使商品在配送過程中保持衛生與安全,同時響應國家“限塑令”要求,我們需有償為您提供可降解購物袋。且有行紅字提醒:包裝費后續默認選中,不再提示。
而家樂福、大潤發的小程序結賬頁面,及盒馬、叮咚買菜APP結賬頁面,均無顯示“包裝費”一項。
沃爾瑪的小程序結賬頁面,則有包裝費一項,顯示為“+0.5元”。
測評三:外賣是否收取包裝費?
在奶茶咖啡和商超生鮮平臺類顯得較為少見的包裝費,在餐食外賣中則顯得稀松平常。
發文人查看美團外賣APP和餓了么APP發現,大多數商家均收取打包費/包裝費。如果從這類平臺訂奶茶等品類,有不收取打包費的情況,但對于餐食外賣來說則很平常。發文人查看多家店鋪,發現收費以2元較為主流,部分也會收取1元、3元,少數店家的包裝費能收到5元之多。
從兩個平臺首頁推薦的熱門商家各選三家隨機進入,均收取打包費/包裝費,其中4家為2元,一家為2.5元,一家為3元。
監管部門說:不得強迫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服務
今年早先,微信小程序“YH 永輝生活+”中未事先征得消費者同意,對每筆訂單收取1元包裝費。7月27日,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此開出行政處罰決定書,沒收違法所得0.80592萬元,罰款3.22368萬元。
永輝超市隨后道歉,稱“公司業務及技術部門已緊急優化商品包裝服務及收費規則”,對于此前被違規收取1元包裝費的20.148萬筆訂單,“我司將按每個訂單1元的補償方式發放至用戶永輝生活小程序賬戶內?!?/p>
監管部門表示,此次行政處罰是依據《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第二十六條。該條文規定:
經營者不得強迫消費者購買商品或者服務,不得違背消費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服務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條件;提供可選擇性服務,應當事先征得消費者同意。
發文人了解到,此次事件的起源是一名消費者投訴自己單買有提手的大米,也被收取了1元包裝費。
商家說:打包有成本,但較難為“包裝費”定價
此次評測中,部分商家可選擇地收取包裝費,部分商家直接收取包裝費,部分商家的結賬頁面無包裝費一項,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差異呢?
一家結賬頁面無包裝費一項的商超負責人對發文人表示,包裝費確實是有成本的,但這種成本較難核算,其中包括了袋子的成本以及打包人力的成本。
顧客買多還是買少、買的是什么東西,對應需要的袋子的數量、規格都是不一樣的。人力打包方面,又很難從員工的日常工作中單獨把打包這部分工作量摘出來算價值,所以要定出一個具體的包裝費也蠻難,這部分就不向用戶收取了。
也有收取包裝費的商家表示,收取一定的包裝費也是出于遵守限塑令的考慮,早在十多年前就有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但在此次監管部門的行政處罰案例后,增設消費者選擇按鈕。
其實消費者也能理解,去超市購物可以自帶購物袋,但外送不能自帶購物袋,有些情況下必須使用包裝袋。關鍵是,這筆費用要讓消費者知情且確認。
消費者說:各人需求不同,請給顧客選擇權
對于外送服務的包裝袋一事,消費者的觀點也眾說紛紜。
有人表示理解:“不默認購物袋要怎么送,配送員總不能用手捧著?!薄拔疫€覺得挺好的呢,沒有亂七八糟的包裝費沒有配送費,只有1塊錢的可降解塑料袋費用?!?/p>
也有人表示:“不是規定不能免費提供購物袋?”
還有人表示自己常被收?。骸敖衲陙硪恢边@樣在收哦,我貢獻了幾十單……”“好多都要收費啊,我以為是正常的呢?!?/p>
也有消費者吐槽袋子的質量:“自從今年換成那個可降解的環保塑料袋,1元1個貴不說,袋子質量還差,買包袋裝的薯片那個尖角就能把袋子戳破?!?/p>
還有些消費者則表示,外賣的打包費用有點貴,“一個塑料盒收1元,包裝費有時候要3塊5塊,塑料盒有那么貴嗎?”“外賣平臺不都是有包裝費的嗎?我又沒有同意……”
常選用商超外送服務及點外賣的市民陳先生表示:
這筆錢該不該收,如何收都要視情況而定。比如偶爾下單,一次買了一百多元裝了一大包,這時收1元應該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見。但如果像我這樣購買頻次很高,家里缺啥都下個單的用戶,如果每單都收那累積起來的打包費也不少了。對于單買一件東西,比如大米、水、油等,商品本身有提手,外面需不需要再套一個塑料袋不同顧客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關鍵是要讓顧客可以選擇。我本身是做程序員的,商家不妨在這方面再細化一下。
來源|新聞晨報·周到上海發文人 徐妍斐 圖:徐妍斐 戎青鈺 視覺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