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國企業家博鰲論壇上,董明珠直言:“堅決不做房地產,賺再多錢也不做”。在當時,外界對于董明珠的這句話嗆聲不斷,認為她頗有“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意思。
不成想,如今卻一語成讖。
格力電器是國企中鮮少不涉及房地產業務的公司之一,也是國內家電行業唯一一家不做房地產的企業。如果說格力電器是主動與房地產劃清界限,那大多數國企央企則是被迫與房地產劃清界限。
近期,國家再次頒布“退房令”,令非主業央企盡數退出房地產。一時之間,關于國家全面退出房地產行業的討論越來越多。
事實上,為了全面控制高房價問題,早在2010年,我國就針對許多央企和國有企業發布了“退房令”,要求78家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并且在2021年1月20日,國資委再度重申央企“退房令”——發布《關于中央企業加強參股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央企嚴把主業投資方向,不得通過參股等方式開展中央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規定的商業性房地產等禁止類業務。
不過,易居克爾瑞部門副總經理繆萌對《華夏時報》發文人表示,“退房令”對房價影響并不大。
“‘退房令’對穩定房價意義不大”
盡管“退房令”勸退了78家國企央企,但央企國企在房地產領域的重要作用仍是不能忽視的。
從事房地產行業3年的小王告訴發文人:“一般帶客戶到售樓處后,第一件事就是介紹品牌和歷史,讓客戶對開發商的資金鏈放心。”在小王看來,消費者在乎的是品牌口碑、品牌理念和后續風險,再之后才是價格。
而這些,都是央企國企所具備的優勢。知名地產分析師嚴躍進對發文人表示,在風險控制方面,央企國企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因此,可以說央企國企是房地產領域的榜樣。
陳晟也表示,央企國企在房地產行業一直都是很重要的地位。在房地產市場還未完全開放的時候,央企國企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市場化的作用下,部分企業出現了不良的炒房現象,但央企國企仍然是房地產行業的中堅力量,起支柱型作用。
近年來,為了穩住房價,國家不斷出臺房價“降溫”的政策,“住房不炒”相關政策深入人心。因此,在很多人看來,“退房令”的出現也是為了穩定房價。
但“退房令”真的能控制住房價嗎?
繆萌對本報發文人表示,“退房令”對房價影響并不大。他認為,房價下降和兩方面有關,一是市場行為,如供大于求;而政策行為,如限價銷售。“退房令”并沒有影響到這兩方面,因此不會對房價產生影響。
嚴躍進也表示:“‘退房令’與房價關聯并不大,央企國企對房價并不干擾。央企和房價之間是有相通點的,但關系并不大。‘退房令’只是過濾掉部分不適合的央企國企,但是投入的資金是不會變的。”在他看來,“退房令”只是優化了房地產行業的門檻,凈化競爭環境,讓部分企業更加理性的看待房地產投資。
歷經十余年,“退房令”的槍再次瞄準這些央企國企,不是為了房價,究竟為了什么?
“退房令”有利于央企國企更好的發展
表面上來看,“退房令”限制了部分央企國企的業務范疇,實則不然。“退房令”帶給央企國企的影響,其實是利大于弊的。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政策一直在強調“非主業”,即以房地產業務為主要業務的國企央企可以繼續經營,如保利地產、中海地產等;而以其他業務為主要業務的國企央企應當退出,如中信集團、中化集團、我國重氣等。
我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院吳剛梁表示,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要求,當前國資央企正在加快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其中重要一條改革措施就是要求產業類的中央企業突出主責主業,聚焦實業,剝離處置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和無效資產、低效資產,即“兩資兩非”。房地產業務對很多央企集團來說,不屬于其主業范圍,因此剝離開來更利于國企改革和企業轉型。繆萌也表示,有些央企國企的主業是科技、實業、等領域,把央企的這些優勢資源集中到科技、實業等國家戰略層面的行業,對于國家的長遠發展更有益處。
也就是說,大部分央企涉及到的產業都是國民經濟的命脈,這部分經濟直接影響到國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通過“退房令”的頒布,來扭正國民經濟主業的發展。
除此之外,在調查“退房令”名單中的78家央企國企的過程中,發文人發現這類企業的房地產經營并不樂觀,大多數企業的房地產業務常年處于高負債率的狀態。北京產權交易中心2021年10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個月內,有18家企業出售了旗下的房地產公司,其中最低價格僅10000元。并且這18家出售房地產業務的企業中,國企央企占據8家,且都是“退房令”中提到的公司。
因此,對于非房地產主業的央企國企來說,“退房令”的出現不僅使得這些央企國企更專業,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為他們的經營規避了風險,引導企業及時止損走向正軌。
除此之外,“退房令”還為以房地產業務為主業的央企國企提供了更大更有優勢的空間,如目前,保利地產、中海地產已經加大了房地產業務規模。陳晟表示,“退房令”讓允許經營房地產的企業做出更好的貢獻,將國企央企在房地產領域的優勢合理利用,這樣可以提高行業產能,更好的融合城市配套,以此回饋消費者。
也就是說,“限房令”不是針對房價系統,而是為了讓央企國企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