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關于突發猝死、加班猝死的新聞屢次被曝出,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聚焦工作壓力與猝死之間的關系,年輕人猝死已不是什么罕見的話題。
2021年1月2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扮演者孫僑潞,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
2021年9月25日,北京地鐵霍營站,一名男子突然暈倒,搶救無效后死亡;
2019年11月27日,演員高以翔凌晨錄制戶外節目時猝死,年僅35歲。
據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發病人數超過54萬,其中60%以上發生在醫療機構之外,患者不能夠及時得到有效的搶救治療。并且,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中,約40%以上為18-39歲的年輕人。
01
「猝死」是什么?
猝死指的是毫無征兆自然發生且突如其來的死亡,一般可以分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是最主要的死因,約占80%,她指的是因為心血管疾病等導致的突然死亡,包括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冠狀動脈先天異常、心肌炎等多種疾病。
猝死之所以可怕,主要原因在于她發生之前沒有什么明確征兆,并且從感覺身體不適到死亡時間很短,甚至可能不到1個小時。如果短時間內得不到妥善的救治,很可能當場直接死亡。
02
「猝死」的原因
很多人會把猝死和過勞死聯系在一起,但是過勞只是導致心源性猝死的一個外界原因,兩者并不是完全的對等關系。導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非常復雜,除了外界刺激以外,還有患者本身的體質和健康狀況有關。
存在某些基礎疾病
雖然很多猝死的人平日里看起來非常健康,單實際上已經可能存在某些基礎性疾病,例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畸形、心肌病及心律失常性心臟病。這些疾病雖然平日里并沒有什么明顯癥狀,但是一旦遇到外界的刺激,體內的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導致疾病突然惡化甚至威脅生命。
不良的生活習慣
抽煙、喝酒、外賣、久坐加熬夜基本已經成為年輕人生活的標配,而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也在嚴重威脅著青年人的身體健康。長期食用高油高鹽高糖的外賣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再加上久坐不運動,大大提高了心腦血管基本疾病的發生率。煙酒當中的有害物質不僅可以損害血管的基本工功能,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甚至可以直接導致血管痙攣,誘發猝死。
精神壓力過大
高強度、高壓力、高度緊張、持續過勞的工作狀態正成為年輕人猝死的重要誘因。過于緊繃的神經會刺激腎上腺素和皮質醇激素的釋放,導致兒茶酚胺類物質增加,從而引起血管收縮,加重心臟負擔,心肌缺氧等等。
03
遠離「猝死」這樣做
猝死的可怕之處在于發病及快,大部分患者在位得到及時救治之前,很有可能就已經去世。因此,遠離猝死,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
讀懂身體的警告,定期體檢
雖然猝死看起來發生的比較突然,但其實身體可能早就已經發出了警告,只是我們沒有讀懂罷了。遠離猝死,從讀懂身體的警告開始:
心臟長時間劇烈疼痛,甚至伴有嘔吐、大汗等不適感突然出現胸悶、心慌、呼吸困難雙眼發黑或肢體麻木,特別是突然出現單眼失明或者單側肢體麻木、乏力等心跳過緩,當心率小于50次/min,血壓變低,就很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身體疲勞,并且伴隨水腫、胸悶等情況身體某些部位劇烈疼痛,例如胸部、牙齒、胃部等等
如果發現自己頻繁出現上述癥狀,那么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把心腦血管疾病扼殺在搖籃里。
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身體健康的基礎。戒煙、戒酒,遠離致癌物質對身體的傷害;均衡合理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將體重保持在合理范圍內。除此以外,還可以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提高身體素質。
如果本身沒有運動基礎,最好循序漸進,不要過度追求強度和時間。長時間慢跑或者游泳,適合各種年齡段人群,既可以增強心肺功能,又可以維持體型。
保持情緒穩定,勞逸結合
情緒波動過大,也容易導致血管距離收縮,引發猝死。因此,在日常過程中,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自我減壓,盡量減少焦慮和巨大的情緒波動。除此以外,工作也要盡量做到勞逸結合。長時間工作的間隙,最好站起來活動一下,給自己幾分鐘的喘息時間~
掌握正確的急救方式
猝死雖然很可怕,但并不是無法搶救。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猝死患者如果能在4分鐘之內得到有效救治,生還的希望很大。如果超過4分鐘,患者就會進入生物學死亡階段,搶救非常困難,因此這4分鐘也被稱為“黃金四分鐘”。
作為一名普通人,只要做好以下幾件事,你或許也能挽救一條鮮活的生命:
不要晃動患者,也不要隨意搬運患者確保環境安全的情況下,嘗試呼喚患者,觀察其有沒有反應。
如果沒有反應,要及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撥打電話之后,用手指試探患者還有沒有呼吸,或者將耳朵趴在患者胸部觀察有沒有心跳。
如果有心跳,則在安全的環境下等待救護車到來即可。如果沒有心跳,則要進行心臟復蘇或者胸外按壓。
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掌握基礎的急救常識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幫助。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更要勞逸結合,珍愛生命。畢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