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個動詞#在這個世界上,終究是父母選擇了孩子,而我,擁有一對女兒。
有一天,我突發奇想:如果讓孩子來選擇,我還會成為她們的母親么?想著想著,就問了出來,意外的是孩子說:還會選擇你做媽媽。我問:為什么?孩子回答說:你對我們很好哦,況且別人我也不熟啊……我又問:好在哪里啊?我怎么沒覺得。孩子說:你會做好吃的,××媽媽不會;你會給我們買書,帶著我們看書,××媽媽不會;你會慣著我們,讓我們選擇喜歡的事情做,××媽媽不會……聽著兩個孩子滔滔不絕的講起來,驀然回首,仔細咂摸做母親角色的個中滋味,酸甜苦辣,不一而足,但其實更多的是我在不斷的學習怎么做母親。
母愛是與生俱來的,帶把這份愛如何體現的更好、更有溫度,就需要努力學習才能跟的上孩子成長的步伐和需要的支持。雖說“民以食為天”,但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做飯的事情,總是吃個食堂,湊合一下;等兩個女兒慢慢長大,卻總是想給她們吃最美味的、最有營養的、連造型都要最亮眼的飯菜,于是乎,從一本本菜譜到一個個美食APP,甚至拿出了考研究生時的努力程度,不斷學習嘗試,不斷推出新菜式,成功的俘獲了兩個女兒的胃,沒事兒的時候,會和女兒一起討論吃什么,養成了兩枚小吃貨。
上學以后,從講究吃,慢慢變為講究學習了,從中文繪本、英文繪本看起,一遍遍的帶著她們讀,一遍遍給她們講,把她們從沉迷電視的視覺盛宴中拉出來,感受書香之韻、文字之美,積淀文化的內涵和底蘊,有一次,孩子翻著小眼睛說:××同學很漂亮,眼睛大大的,雙眼皮……很是羨慕的樣子,我告訴她們:現在不管是哪個同學,長得漂亮都是爸爸媽媽的功勞,可不是自己努力獲得的啊,你想,如果你長得也很漂亮,可是不好好讀書,張嘴就是臟話,舉手就打人,那樣你們還覺得美嗎?肯定不是吧?只有好好的讀書,變得更知性,更有涵養才是最美的。兩個孩子默默的想了想,似乎很有道理的樣子,便去讀書了,也變得更努力了。
在學習做好母親的路上難免遇到各種磕磕絆絆,比如沖突,兩個孩子難免出現爭執,那時候,我學得像一個公正的法官,合理的裁決雙方的對錯爭議,還得讓兩個小屁孩兒信服;比如選擇,讓孩子選擇還是替孩子選擇,是個亙古難題,這時候,就要定要原則:小事放手讓孩子干,大事建議孩子干,總之要讓想辦法孩子主動干、負責干,而不是心不愿,氣不順的被動干。經常有人說,遇到好孩子是福氣,其實,每個孩子都是載著滿滿的祝福來到我們的懷抱,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如何把這份福氣變得越來越美好。每個家庭的育兒路上各有不同,但總是殊途同歸,也希望我們在學習做父母的路上跟得上孩子成長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