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女星蔣小涵曬出了一張和蔣大為的合影,并配文:我和我那傳說中的父親有生以來的第一張合影。
短短幾個字吸引了不少吃瓜群眾,坊間早就傳聞她是蔣大為的女兒,現在正主這么說,莫不是蔣大為家要上演什么倫理大戲?但隨著查閱后發現,原來兩人竟然沒啥關系,是人家在借此回應烏龍傳聞。
一時間搬著小板凳緊急前來吃瓜的群眾,又如潮水般迅速退去,邊走邊跺腳懊惱:不是父女啊,白八卦了這么多年!
的確,蔣小涵的小半生都好像開掛一般,7歲進錄音室出專輯,唱出《歌聲與微笑》等膾炙人口的歌曲、11歲登上央視春晚表演獨唱,出國進修了一段時間后,回來就能進央視六套做主持人,這一大堆常人難以企及的經歷,任誰都會覺得她可能是有個“好爹”。但事實上,“好爹”沒有,好運氣和好頭腦卻是有的。
她的父親是著名音樂人蔣涵,曾培養過雪村、戴軍等人,她后來能成為“名震八方”的小童星,可以說完全是蔣涵的“操作”。
但在他的眼里,女兒不是貼心小棉襖,反而是皮夾克——熱的時候不透風,冷的時候不抗凍。
看著一個個大咖在自己手上從無到有,他最想看見的其實是女承父業,做一個音樂人,但“倒霉孩子”經常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剛開始說想學鋼琴,她爸爸樂呵呵地給弄了一臺回來供她練習,以為姑娘終于開竅了,結果鋼琴的88個琴鍵還沒摁全,她就先厭倦了枯燥的練習,頻頻耍賴不想練了。
她爸爸氣得吹胡子瞪眼,但到底還是心疼女兒,嚇唬兩回也就隨她去了,只是告誡以后別后悔就行。那時候的她知道啥叫個后悔?小身板一挺滑下鋼琴凳就跑出去玩兒了,天大地大自由最大。
小時候的蔣子涵非常貧嘴,每次老師講課都能讓她找到機會接茬,為這事兒老師沒少找家長,她父母雖然告誡她注意收斂,但并沒有對此進行苛責,反而覺得女兒話多也許是一項長處,活潑開朗總比悶葫蘆強。
父母的包容和“縱容”讓她有了一個輕松又愉快的童年,并且還養成了天真爛漫的性格。直到多年后回憶起來,對此她很感謝父母。除了感謝父母沒有強迫自己“藝多不壓身”之外,她還感謝她父母隨時支持自己的選擇。
1989年蔣小涵在父親的支持下,應景出了第一張名為《進軍90》的合集,隨后又接二連三地出了8張個人專輯和一些單曲,其中膾炙人口的就包括《海爾兄弟》、《歌聲與微笑》。
隨著1991年參演《黨的女兒》之后,童星蔣小涵徹底進入上升期。小小年紀的她兢兢業業,沒有女愛豆在事業上升期戀愛的阻礙,她很快就收到了央媽春晚邀請,登臺獨唱《媽媽懷里的歌》。
這一次春晚之后,她徹底火了,1990年《婉君》中的金銘、1994年《我愛我家》中的關凌、再加上她成了當時國內最火的三個小女娃娃,名氣等同于后來的“國民閨女”關曉彤。
與金銘和關凌的發展軌跡不同,除了戲約不斷之外,她還與央視結下了不解之緣。從小就嘴貧的她,憑借著強大“優勢”在1993年拿下了央視少兒節目《蒲公英劇場》的主持工作。
在搭檔沈丹萍、劉威拍攝完《只要你過得比我好》之后,她又接手了《大風車》的主持工作。小孩子們看她叫小涵姐姐,大人們則叫她“玻璃美人”。
1998年她再度受邀登春晚,與嚴順開一起參演小品《我在馬路邊》,雖然她的丟錢少女的那一句“現在影響我情緒了”,沒能蓋過嚴老魔幻的“老公你真好”,但依舊和本山大叔的“他已經從鄉長變成三胖子了,咱就別當頭再來一棒了”一起成為當年的春晚流行語錄。
下了春晚后不久,正逢央視電影頻道《佳片有約》節目組成立,蔣小涵受邀成為嘉賓,完成了高考前最后一次為央視服務。
她的成長軌跡讓她成了名副其實的國民“發小”。但“發小”并沒有在國內陪大家一起度過大學時光,而是突然中止一切國內事務,跑去曼切斯特大學讀書。
或許是2000年上映的《西門無恨》震撼到了蔣小涵。她已近20歲,不能一再地吃老本扮天真,在得知以一分之差成了“北大漏子”之后,她決定要去國外進修戲劇表演。
周圍人聽到她這念頭時都覺得她瘋了,孔雪兒好歹就是個上升期疑似戀愛,她這操作等同于丟掉央視這么強大的后臺直接退圈,連她國外導師面試她是都疑惑:明明國內很有名氣,為什么還要跑出來上學?
面對各方質疑,開明的父母再一次支持了她的決定,認為出去深造沉淀自己很有必要,于是在2001年“玻璃美人”就背著她的小書包踏上了英格蘭的領土。
曼徹斯特學成歸來讓她成了童星界的學歷天花板,但紅人的天花板對她來講卻有些伸手難及了。
研究了一圈不知道從哪兒下手之后,她還是吃了老本:因著在《佳片有約》做嘉賓的優勢,她收到了央媽六公主的邀請,成了六公主主持隊伍中的一員。
由于從小就接觸主持和影視行業,去留學時學的也是這一行,她解析起各類電影時都手到擒來,偶爾還會穿插一些獨特見解,談吐不俗、親和力十足,很快的她就把落下的國民知名度給找了回來。
《佳片有約》、《世界電影之旅》等節目也成了她的代表作。只不過沒什么機會親自演一場戲,成了她這段時間的遺憾,但很快瞌睡來襲時就來了個送枕頭的。
2006年我國電視劇制作中心的潘欣欣導演找到了她,邀請她與劉曉慶和劉詩詩等人一起加盟自己的新戲《超臨界》。
這次出演在某些意義上來講是蔣小涵的“復出之作”,后來又和李光潔主演了《特殊使命》。還是小時候那張娃娃臉,還是小時候的眉眼,但她的回歸卻讓不少網友感受到了蛻變,產生了:“童星轉型就應該以此為模板”的感慨。
不過紅人過于渾濁,很快她就不適應她的節奏了,再三思慮下她決定把工作重心暫時挪回電影頻道,只偶爾出去客串一下電視劇,戲癮犯了時,就出演舞臺劇。
她的《李雷和韓梅梅》還有《滾蛋吧!腫瘤君》等都是出演百場依舊掌聲雷動的作品。
2017年當抑郁的小崔還沒實名舉報八億姐時,他做了蔣小涵婚禮的證婚人,見證了她從小姑娘到小媳婦兒的身份轉變,她老公是誰?網上的消息很少,但據說兩人是青梅嫁給了竹馬。
結婚生子后她鮮少在圈內行走,只是偶爾參加點綜藝。而今年老朋友包貝爾的一條微信,讓她再一次出現在大熒幕上。
就因為包貝爾的一句:為了角色,你能不能再胖一點?她就結結實實地往自己身上填了25斤肉。
再出現時,她整張臉胖的好像要起飛一樣,搞得觀眾們一邊看電影一邊納悶:她那發面餅一樣的臉,得放多少酵母粉?
或許是屏幕占比比較大,蔣小涵飾演的朱珠,死死地卡在了觀眾們的心里拔不出來,在大家一致吐槽電影節奏和主演演繹都有待改善時,只有她和倪虹潔雙雙收獲了網友的點贊。
大家認為整部片子里就她倆最用心、槽點最少,成功把電影拉的大胯給拽回來了。不過也有網友對電影口碑持不同意見,認為這是一部2021年夏季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大家都亮眼沒誰太出圈,只不過因為疫情原因導致票房不佳而已。
不論是哪種說法,好看與否,蔣小涵都穩穩地被貼上了“佩服”和“羨慕”的標簽,佩服于她能為角色甘愿不顧形象成搞笑肥婆,羨慕于她殺青后短時間內又回到了知性、優雅的苗條狀態。
為角色做出犧牲的女演員或許不少,但能犧牲至此的女演員,內娛行列中怕是十個手指都能數過來,“不出名又沒名氣”的她就是其中之一,可見她確實是愛影視劇這一行業。只不過一次好成績無法預判她未來的成績走向,能否回到童星時期的業績高度,誰也不敢保證。
小編后記
縱觀蔣小涵這小40年的經歷,無時不刻的在傳遞著一個消息:站在山頂上時,要頭腦清醒、居安思危,一如她當年在巔峰時找準了童星轉型節點;站在山腳下時要給自己體面,在回歸紅人的時候,頂著演員頭銜的她卻找不出流量大作。
但她不驕不躁,沒有盲目地削尖腦袋搶劇本降身價,而是踏踏實實地去電影頻道學以致用解析電影,沉淀后遇上喜歡的角色時再出山。不驕不躁成就了她的生活格局也成就了她的事業格局。
如果你問她對當年急流勇退去留學的決定有無后悔時,或許她會優雅一笑,然后清醒地告訴你: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