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媽說:
Cindy跟我說,土根最近看到奧特曼卡片就走不動路,每天都要拉著她去買幾張,家里已經(jīng)有近千張卡片了,土根還是不滿足,每次Cindy不給買,土根就撒嬌哭鬧。
其實,瓜瓜也有過這樣“要要要”的時刻。2、3歲后,孩子有了比較鮮明的自我意識,會明確表達(dá)對物品的“欲望”。
有些父母看娃哭鬧得太厲害,一心軟就給買了。其實這些做法都只是暫時性地回避了問題,時間長了孩子摸出規(guī)律了,就會用越來越厲害的哭鬧來達(dá)到目的。
有沒有辦法既可以不那么頻繁地買買買,也不至于讓孩子產(chǎn)生匱乏感。我覺得,做到這幾點(diǎn)很重要。
01
讓孩子在欲望清單里學(xué)會“取舍”
2歲后孩子會進(jìn)入規(guī)則敏感期,這個階段給娃“立規(guī)矩”是最佳時期。
當(dāng)孩子為了某件事跟家長哭鬧不止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探索自己行為的邊界,而立規(guī)矩,就是提前把這個邊界告訴孩子。只有孩子知道邊界在哪里,他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在“買買買”這件事上,家里一定要有個一以貫之的原則,什么情況可買,什么不可買,一定要在事前跟孩子約定好。這個約定,必須是和孩子達(dá)成共識、甚至拉勾勾確認(rèn)過的。別小看“事前約定”這件事,事實證明,一旦形成雙方約定,孩子都能很好地遵守。
瓜瓜在這個階段的時候,每次去超市前,我都會強(qiáng)調(diào)一遍我們的約定:只買需要的,而且只能買一個。
現(xiàn)在一般家庭,基本的需求都能滿足孩子。不給孩子買,一個是怕浪費(fèi),另一方面其實也是擔(dān)心寵壞孩子,怕他不懂控制自己欲望,不懂珍惜。
所以我們約定只能買一個,這樣瓜瓜就必須學(xué)會在自己的“欲望清單”里作出取舍,“超市里永遠(yuǎn)都有各種各樣的玩具,我們不可能把整個超市搬回家。你要學(xué)會做出選擇”。
一次逛宜家,瓜瓜先是看上一個比他個子還長的蟒蛇玩偶??伤?/span>蛇玩具已經(jīng)有三個,而且家里毛絨玩具實在太多了,如果一定要買,我更希望能買個小一點(diǎn)兒的。
我就說,“我知道你想要這個,但家里已經(jīng)有三個蛇玩具了,不需要了哦。只能買一個玩具的話,我覺得你更需要一個小狗(他很喜歡《汪汪隊立大功》,但家里沒有小狗玩偶)”。提醒他家里有同類玩具,強(qiáng)調(diào)“只能選一個”的規(guī)則。
剛開始,瓜瓜還猶猶豫豫。等他拿到那只小狗玩具時,就愉快地決定換掉了。(后來這個小狗也成為了他的最愛之一)
選擇的過程雖然很難,但只要是在家里提前說好的,他最后幾乎都能自己做出決定。人的一生,有太多事情需要選擇,讓娃從現(xiàn)在就練習(xí)“取舍”,也是為未來獲得更自由的人生打基礎(chǔ)。
02
即使拒絕,也要表達(dá)理解和尊重
雖然我跟瓜瓜有約定只能買一個,但瓜瓜對價錢是沒什么概念的。有時候看中一個大幾千的玩具,家里又有同類的了,我也會下不去手。這時候,我就會跟他多聊幾句。
有一次,他看中了一輛可以開的小汽車(價格1千多塊),但其實他家里有個差不多的滑步車了。價格小貴不說,家里也沒那么多地方放兩輛車。于是,我就問他,“你很想要這個玩具對嗎?告訴媽媽你喜歡她哪里?。?/span>”,瓜瓜剛開始也說不出來只說,“我就想要”。
我又問,“你覺得他跟你家里的滑步車像不像???”,瓜瓜馬上很響亮地說,“像!但是家里的車上沒有這個紅色的小旗……”
這時候,我知道,原來他是看中了車上插著的小旗。于是我說,“你喜歡這個紅色的旗,回家我們一起多做幾面插在你的車上好不好?我們拍個照片,回家就能照著做啦……”瓜瓜很開心地拍著手說,“好啊好?。 比缓笥淇斓啬弥沂謾C(jī)拍了幾張照片,就回家了。
很多時候,為什么拒絕會讓孩子產(chǎn)生“爸爸媽媽不愛我”,甚至“我不值得擁有”的匱乏感,其實根本原因并不是拒絕本身,而是爸爸媽媽對孩子愿望的不理解、不尊重、不在乎。
孩子想要的東西,爸爸媽媽連了解都不了解一下,果斷拒絕,一定會讓孩子有“不被在乎”的感受。而如果能多聊幾句,問問他心里的想法,不管結(jié)果買還是不買,這個交流的過程都會讓孩子感到“我的想法是被爸爸媽媽重視的”、“我是被愛著的”,這種感覺就足以讓孩子內(nèi)心滿滿了。
更何況,聊過以后,你可能發(fā)現(xiàn)他也許跟瓜瓜一樣,其實并不是想要那個玩具,而只是被一面小旗吸引。
如果最后真的不能買,也要給孩子客觀地解釋原因,或者讓他換另一個可以買的玩具(就像上面我讓瓜瓜換成小狗的那個例子),畢竟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還是很容易被轉(zhuǎn)移注意力的。
03
偶爾寵溺,也未嘗不可
雖然有規(guī)矩在先,但也有遇到瓜瓜特別喜歡、特別想要的玩具的時候。一般我會看情況,如果瓜瓜能想辦法說服我,我也會破例答應(yīng)他。
偶爾寵溺一下娃未嘗不可,但重點(diǎn)是,不能在娃哭鬧的情況下答應(yīng)。一旦娃以這樣的方式得逞,下次就會繼續(xù)變本加厲。所以如果娃是哭鬧著要玩具,我們反而要越加堅持立場。
我告訴瓜瓜,如果他看到特別特別喜歡的玩具,也可以告訴我“為什么他想要這個玩具”,如果能說服我,我就買。
我發(fā)現(xiàn),一旦給他“說服我”的機(jī)會,瓜瓜的小腦袋里,就會想出各種奇形怪狀的理由。當(dāng)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并不能說出一個邏輯嚴(yán)謹(jǐn)?shù)那耙蚝蠊D懿荒苷f服我,其實只是我內(nèi)心一個主觀判斷而已。
讓孩子組織語言說服我們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博弈與辯論的過程,是鍛煉思辨能力和訓(xùn)練口才的好時機(jī)。并且在他努力之后,肯定他的付出把玩具獎勵給他。從“努力”到“得到”的整個過程,也再次加深了娃“溝通有用”的印象。
印象很深有一次,瓜瓜為了說服我竟然用了反問句“媽媽,難道你想讓我不開心嗎?”聽到的那一刻,也是哭笑不得。
瓜媽最后說:
有媽媽說,很多時候不給買,娃就會當(dāng)場撒潑打滾,根本帶不走。確實,年紀(jì)小一些的娃,很多是講不聽道理的。這個時候,更好的做法是,把他抱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等他哭完。有情緒,發(fā)泄一下,也正常。但也要用態(tài)度告訴他:用撒潑打滾的方式要東西,爸爸媽媽是不會妥協(xié)的。等娃哭累了,別忘了抱抱他,讓他知道媽媽依然愛他,不會因為被拒絕而缺乏安全感。
Cindy說,她會隔段時間給土根買奧特曼卡片,但不會次次都滿足他,久而久之土根就知道他的哭鬧并不起作用。
愛與規(guī)則的平衡,真的是需要點(diǎn)滴的智慧。愿我們都在養(yǎng)娃的過程中,既能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關(guān)懷,又不至于把他寵壞!
媽媽們也都來說說,自己都是怎么應(yīng)對娃的“買買買”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