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們在粉絲中發起了“跨年齡煩惱交流”的互助性留言征集。在收到的反饋里,我們看到了來自不同年齡、不同人生階段的煩惱和困境。
我們將這些困惑和忠告對應進行了整理,一起來看看吧~
01.
“30歲能成為心智完全成熟的人嗎?”
15歲——
我是一名15歲的女生,生活的全部是考試。我算得上是應試教育的優秀產物,在天天晚自習到十點半的那種雞血學校,死板又聽話。日子很單調,我常常幻想自己三十歲的樣子。因為我覺得三十歲這個年齡很有魅力。人到了三十歲才能真正地成長為心智完全成熟的人,那個時候會有獨特的個人氣質。
30歲——
還有幾個月就要過31歲的生日了。感情上一直不順利,工作上也沒有太多的作為。事業沒有進展,就想著考個研究生,然而學習也是困難重重。生活工作未來,一切都是那么令人焦慮和迷茫。
02.
“愛情應該幾歲開始?”
16歲——
我現在高二,班上有一個我很喜歡的男孩子,但是我們學校不允許早戀。老師說青春的悸動應該放在心里,可是我真的好喜歡他,一想到他就覺得好困擾呀。
38歲——
我的忠告:學生時代抓緊機會談戀愛。讀書的時候,我還挺有行情的,是我自己想不開,覺得什么年齡做什么事,桃花一枝不落地被我掐死在花骨朵里。工作后,父母讓我相親,而我對戀愛一無所知,不敢嘗試,于是依舊牡丹。
今年的生日愿望是,絕經之前擁有性生活吧。(你們能給我匿名嗎?)
03.
“難道我要身材焦慮一輩子?”
17歲——
好羨慕班上那些瘦瘦高高的女孩子啊。最近在節食減肥,雖然有時候會餓得難受,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給自己立個flag,瘦下來就去見idol!嘻嘻。
23歲——
你的人生不會因為體重稱上的數字變小而變好。好希望3年前的我知道。
我因為身材焦慮而減肥,自學了營養學和解剖學,最夸張的時候天天跑健身房有氧擼鐵,一天只吃1000大卡。我成功瘦到了體重不過百,但也得了暴食癥。我花了一年減肥,兩年多對抗暴食,現在仍在努力。回想起之前看著鏡子里49kg的自己,依然覺得不滿意。我并沒有因為瘦下來而變得快樂,也沒有因為瘦下來而得到更多的喜愛。
04.
“搞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吧!”
18歲——
我喜歡寫小說喜歡創作,文字的世界能帶給我快樂、能讓我放松。但我媽媽很反感我不務正業,諷刺我做夢想當作家。是不是每天看著我狂刷題她就開心了?
50歲——
一個堅持不懈的愛好不僅有益于你的身心健康,還能讓你收獲一伙志同道合的朋友。堅持游泳幾年了,這個年紀不僅沒有啤酒肚,還有點胸肌。我們游泳群的幾個人,關系都很好,有時候還能有點業務上的幫助。人總得有點愛好才好。
05.
“有人想快進,有人想倒退”
19歲——
考了一個不喜歡的大學,讀著不感興趣的專業。原以為高考完就解放了,可是大學還是每天重復著高中上課、背書、考試的日子。真的不想再讀書了,現在這個社會環境,學歷也沒那么重要了,好想快點能夠自己賺到錢做自己想做的事。
28歲——
想給還在讀書的小孩們說:等著懷念校園生活吧!學校的食堂,一樓的飯菜只要10元,二樓的套餐也只要15元。畢業的時候,沒舍得退掉飯卡,一直放在我的錢包里。學校的兩個電影院,每周會放映電影。那永遠是我心中最接近《天堂電影院》的地方。
06.
“逃避到底有沒有用?”
22歲——
今年大四,到了必須要選擇的時候。身邊的同學要么簽了大廠的offer,要么考研或者留學。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么,我想要更多的時間思考。或許Gap Year會適合我?但如果一年后我還是迷茫,這時間豈不是白白浪費了?怎么辦,好想逃。
34歲——
我的煩惱很具體,行業巨變,失業了。老公讓我趁這個機會備孕…雖然我是想要小孩的,但如果就這樣當全職媽媽,我的事業大概就再也撿不起來了。想緩一緩,按下暫停,可生活該怎么停呢?
07.
“拿時間和身體換多少錢才算值得?”
21歲——
秋招開始了,很想畢業就擁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早點實現經濟獨立,但行業工資天花板真的低,在一線城市我也買不起房。年輕就應該拼一把,我很迷茫應該怎么拼。
29歲——
想對那些剛畢業的年輕人說,照顧好身體,別拿命換錢,你交的醫療保險和攢的那點錢不夠付醫藥費。——來自互聯網大廠辭職,正在養病的中年人。
36歲——
目前生活的重心是賺錢,最近兩年才意識到賺錢的重要性,離開了之前安穩的養老工作,重新出發。做出選擇后,過程比想象中容易。想勸告年輕的朋友們:一定要早點去賺錢,不要在能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因為賺錢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會讓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不一樣。
08.
“成年人的世界就這么無聊?”
23歲——
垃圾公司,垃圾老板,垃圾工資,配不上老子。【小編:】
30歲——
地鐵,上班,打卡,工作,點外賣;工作,加班,打卡,地鐵。
生活煩惱就是沒有生活。
44歲——
剛還完房貸,孩子又得出國留學,還得再拼最后一把。不想干了,想退休。
09.
“戀愛和結婚是兩回事嗎?”
24歲——
現在的煩惱就是和男友同居兩年了,不知道要不要結婚。總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又不知道具體哪里有問題。我很喜歡我男朋友,他對我很好,只是我不確定我們有沒有相愛到能一輩子走下去。我覺得愛是一個很沉重的詞,現在這個年齡理解起來很困難。那難道我們就要這樣一直同居下去嗎?
33歲——
我想對還沒有結婚的女生說:把能想到的考慮好,剩下的就交給直覺吧。
結婚前常有人問我:“這么早結婚,不擔心自己會后悔嗎?”我也有過幾分動搖和猶豫,但我考慮了所有我該考慮的問題,也和他一起商討過未來的生活。在我們登記結婚的前一刻,我確信,我想要的就是和他的生活。于是,我結婚了,現在的生活就是我想要的。無論外界的評論多嘈雜,內心的聲音不會騙你。
10.
“生孩子?”
23歲——
我很喜歡孩子,想有屬于自己的幸福家庭。但現在太多信息,我了解得越多,越是恐婚恐育。男人不靠譜,醫療教育住房成本那么高,我也不是什么白富美,拿什么來養自己又養孩子?聽說同專業有個女生懷孕了,去做了人流,身體變得很差。可當我看到小孩子時,還是會不自覺地喜歡又羨慕。聽說越早生恢復得越快,感覺自己應該趕快生,真的焦慮。
35歲——
忠告想說一說關于要孩子這個事情,如果沒想好,就先別要;如果決定好了,就負責到底。結婚后我跟老公一直沒想好生不生。幾天前卻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了,剛開始真的手足無措。但一想到要把ta打掉,我就忍不住流淚。再三考慮后,我們還是決定迎接這個新生命。
11.
“父母是什么時候懂事的?”
25歲——
裸辭后待業在家。我媽每天正常上下班,中午還要回來給我做飯、晚上陪我散步。我心里很內疚,她一個人撫養我長大不容易,而我依舊是那個不懂事的拖油瓶。她在我這個年紀,已經整晚抱著我喂奶了。我常在想:媽媽是什么時候懂事,成為媽媽的?
37歲——
女兒12歲,這幾天跟我大吵了一架,對我大吼:“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做父母!”我完全愣了。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地想要做一個好媽媽了,可還是避免不了這樣的結果。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為什么做父母這件事不能出一本教科書,讓我可以按部就班地做,然后就可以永遠不犯錯。
12.
“人生的意義,何時才能參透?”
22歲——
我今年研一,22歲,還沒有走出校園,沒有開始獨立的社會生活。身邊很多像我這樣的人都對未來感到很迷茫,也不確定自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比我更小的妹妹問我:“姐姐,人生到底有什么意義?”我不知如何回答。
40歲——
到現在我都沒覺得自己已經40歲了,總感覺自己還是個剛工作沒多久的姑娘。我也會問自己,活了半輩子了,我在做什么呢。但現在我打字的時候,看著墻上掛著的全家福,我覺得自己這40年也得到了不少幸福。有他們在我的生命里,這樣的一輩子,很值得。
98歲——
我即將研究生畢業,還沒有找到工作,也沒有喜歡的人,日子很迷茫,沒有方向。我問98歲的外公:“人的一生,活著是為了什么?”
他好像沒聽到我的問題,對我說:“去拿筷子,該吃飯了。”
作者說:
在發起“跨年齡煩惱交流”活動時,我們想知道作為過來人,大家有什么樣的人生經驗,能給更年輕的人哪些忠告,這也許可以讓大家少走些彎路——
想對20歲的你說:想做什么就去做,去試,去闖,這是你人生試錯成本最低的時候。
想對25歲的你說:感到迷茫,也沒關系,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因為比速度更重要的,是方向。
想對30歲的你說:急什么,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啊。
想對35歲的你說:如果心里還有想做的事,一定要去做。
但我們也明白,就像張愛玲寫過“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條路每一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屬于每個年齡的問題,并不會有了前輩們的忠告,就變得迎刃而解。
我們只希望在這場跨年齡的“對話”中,大家會有一些別樣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