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中元節到了,民間有各種祭祀活動,如祭祖燒紙錢、放河燈、祭祀土地,表達主題思想涵蓋了忠、孝、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弘揚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民間稱這個節氣為“鬼節”,也有諸多忌諱講究,比如俗話說:“七月半鬼亂竄,沒事別往河邊站”,以“鬼”的可怕,告誡人們這個時候秋意漸涼,不適合下河野游了,以免發生意外。
這個節日也是一個吃鴨子的節日,特別是在一些盛產鴨子的地方,到了這個節氣,家家戶戶殺鴨吃鴨。所以到了中元節,民間有吃鴨子的傳統習俗,有諺語:“七月半鴨,八月半芋”之說,為有何這種講究呢?
七月半鴨
1、和祭祀講究有關:民間傳說,鴨子會游泳,能夠通過黃泉通往陰間,到達奈何橋,是亡魂的使者。用鴨子祭奠先祖,可以通過鴨子,傳達子孫后代的孝心,比如把“紙錢”啥的給先祖帶過去。還有說法鴨諧音“壓”,可以“鎮壓”這天作亂的孤魂野鬼。所以民間有說法:“七月半吃鴨,萬事不懼怕”。
2、與時令食補養生有關:實際上,七月半吃鴨,也并非僅僅與民間祭祀講究有關。因為七月的半時候,以前農村都是散養的鴨子,經過夏天雨季豐富的水生物養育,鴨子最為肥美。而且七月十五是吃鴨子進行食補最佳時節,這個時候秋糧秋收在望,接下來會有很多的農事活動,需要健康的身體進行秋忙,所以古人注重這個時候的秋補,養好身體,喜迎金秋。
而進入七月半的氣候特征是“早晚涼,中午熱”,晝夜溫差加大,降雨有所減少,秋老虎常常出現,“秋燥”常常相伴。所以此時進食補的肉類,鴨肉乃家畜家禽中的首選: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性昧甘、寒,填骨髓、長肌肉、生津血、補五臟”?!爸鞔笱a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p>
七月半的時候鴨子最肥美,正是人們秋季進補養生的首選食材。所以民間還有俗語說:“處暑送鴨,無病各家”,是秋季食補養生的首選食材。加上七月半的祭祀活動“需求”,民間也就有了七月半吃鴨的風俗習慣。
八月半芋
民間人們常說:“七月半是鬼節,八月半是人節”。八月十五中秋節,是闔家團圓的好日子,主要有賞月吃月餅拜月的習俗,是世間人的節日。這個時候的秋收芋頭已經下來了,正是吃芋頭嘗鮮的好時節,營養和口感最佳,也有慶祝秋糧豐收之意。
八月十五中秋節,在盛產芋頭的南方地區,不僅僅因為芋頭的營養和藥用價值都高,好消化,是老少皆宜的一種食物,還有很美好的寓意在其中。這類似于過春節吃的一些食物,都有著各自美好的象征意義。
芋頭有芋母、芋子、芋孫三代芋,吃芋頭含有三代同堂,家庭美滿之意;而且芋諧音“余”,在這個闔家團圓的中秋佳節,吃芋頭非常應景,象征著家庭幸福美滿;而且又在秋糧秋收期間,不僅僅可以食補身體,還有年年有余之意。所以在盛產芋頭的地方,我國民間有吃煮芋飯、蒸芋飯、烹芋湯、搗芋泥、芋頭蒸排骨、芋頭扣肉等食用習俗。
從諺語:“七月半鴨,八月半芋”的民間講究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是中元節講究吃鴨肉也好,還是八月半講究吃芋頭也罷,并非古人無的放矢。而是結合了節日、養生理念、美好的寓意象征、以及當地食用資源等,逐漸形成的一種風俗習慣。你那里中元節和中秋節,都講究吃什么?歡迎留言探討!
#十九屆農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