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成長》的作者葉武濱踏上huan球旅行這條路的起因源自一個好問題。
他的兒子問他,你的夢想是什么?葉武濱為了激勵兒子學習英語,隨口說是環游世界。沒想到卻撞到兒子的靈魂一問:爸爸,你現在為什么不去呢?
先要獨自上路,才會遇到同路人
對很多人來說,夢想只是夢想,只是一個存放在心里的寄托,并沒有真的打算去實現。
就像《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的水晶店老板,他畢生的夢想就是想去圣城麥加朝圣。但在他賺了很多錢,衣食無憂生活富足之后,也并不想實現這個夢想,因為夢想是他一生的支撐,他怕夢想令他失望,也怕實現夢想之后失去了活下去的動力。
心懷夢想者眾多,但為夢想付諸行動者寥寥,在夢想實現之前敢昭告天下者少之又少。
兒子的靈魂一問激發了葉武濱的思考,也激發了他埋在心里的種子。是啊,為什么不去呢?
于是,他在朋友圈昭告天下,我要在2014年環游世界一個月,你去嗎?
當你為夢想出發上路,才能遇到同路人。很多人回復他也想同行,葉武濱也在和大家的交流互動中收到很多反饋,了解自己的計劃是可行的,之后便有了對行程進一步的拆解,踏上了他huan球之旅的第一站非洲之行。
如果夢想只是鎖在抽屜里的那個水晶盒,你因為害怕失敗、懼怕失望而遲遲邁不出實現夢想的第一步,那你永遠都不知道,實現夢想的路上可以與誰同路,也不會知道在昭告天下的那一剎那,夢想可以如何生根發芽。
心懷夢想,永不放棄
實現了非洲之行后,葉武濱打算去北歐看極光。他又通過“昭告天下”的方法吸引到一眾團友,順利成行。他們在芬蘭遇到了一位知識淵博的導游,但卻被告知北極光是大自然的恩賜,很難看到。在大家已經對北極光不抱信心,心猿意馬的情況下,葉武濱仍不甘心。他隨手翻看雜志,發現“帶看北極光”的廣告,馬上聯系了這家小公司,卻被告知當晚名額已滿,無法再開團。葉武濱表達了想要看北極光的強烈意愿,請這家公司幫忙推薦同行碰碰運氣,果真聯系到了一家公司,但這家公司在當晚同樣沒有名額了。在葉武濱和導游以及另外兩名團友的迫切懇求下,公司終于同意為他們單獨開團,但要求所有成員必須在35分鐘內集合。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讓團員們倍感珍惜,大家放棄了已經付費的三文魚大餐,抵達行動點出發去看北極光。
正如葉武濱所說,只要我們去做事,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在等著我們。但是遇到困難之后,我們如何應對并解決困難,才是影響事情結局的關鍵。
遇到困難之后,不沉溺于情緒,不糾結于錯誤,這全憑他明白“這世上只有你能為自己的生活負責”的清醒,沒有人有義務為你奮不顧身,你要為自己的夢想負責。你要自己創造條件、制造轉機克服困難,哪怕一個微小的希望也得抓住,只要有機會,就別放棄。不要停留在困難中,要主動探尋,永遠都要去尋找下一步。
信任源于精益求精
在去南極的途中,葉武濱打算帶團友參觀了科隆大劇院。這座大劇院的建筑設計和內部藏品都引人入勝,但旅行社要求一次進入參觀的人數不能太多,不能安排講解。葉武濱一再懇求,導游說服劇院工作人員安排內部參觀,但要求講解不能太大聲。葉武濱認為,如果沒有講解,參觀效果大打折扣。在他的堅持下,旅行社的領隊被他精益求精的服務精神打動了,采購了幾十個無線藍牙耳機,為活動配上講解。他為客戶著想的精神讓旅行社的老板也深受觸動,為他們安排了專人講解。
他每次出行都能吸引大量團友同行,也正是源于他一直以來想人所想,急人所急的精益求精的服務精神。
從兒子的靈魂發問到非洲之行,再到走遍五大洲,在途中生發出了知識管理課程,甚至把課程開到了澳洲,再到《追夢成長》這本書的完成,葉武濱實現夢想之路一直充滿著克服困難和開拓創新的靈感碰撞。這果實乍看不可思議,但其實每一步都暗藏著葉武濱的心法:爛開始,持續做,去相信,永遠找下一步,然后你會收獲好結果。
如果你也有一個夢想,然后,你打算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