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秋季開學將至,此前,教育部發出通知,從今年九月一日起,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將全面開展5+2課后服務模式。要求每周5天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課后服務的結束時間,要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
教育部呂司長在回答發文人提問時稱,將探索中小學彈性上下班制度,關心關愛教師。
彈性上下班制度,即彈性工作時間制。指在完成規定的工作時間的前提下,工作日內,有一部分時間由職工自行安排和選定上下班時間。
為什么要實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
眾所周知,中小學教師工作日的工作時間較長。小學生早上八點到校,教師至少要在七點半以前上班;初中生早上六點半到校(上早自習),教師至少要在六點左右上班。如果教師不早一點到班,提前到校的就學生無人管理,容易發生安全問題。
小學生下午四點左右放學,教師要組織學生離校,一般到下午五點以后才能下班。初中生如果上晚自習的話,教師至少晚上九點以后才能下班。
算起來,小學教師每天在校工作時間達九個小時以上,初中教師每天在校工作時間甚至長達十五個小時。
今秋起,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將全面開展5+2課后服務,每天不少于2小時,教師的在校工作時間還將進一步延長。教師的工作時間過長,不但影響家庭生活,更影響身心健康。
彈性上下班有沒有意義?一線教師這樣說。
毫無疑問,對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度是個好消息。
與外界對教師的刻板印象相反,教師的工作非但不輕松,而且非常累。工作時間長、工作壓力大,再加上收入水平偏低、職業發展空間受限,讓中小學教師這個極具社會意義的職業,長期成為職場棄兒。
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對教師來說至少有三個好處。
第一,減輕了工作負擔,有利于身心健康。
調查表明,中小學教師群體中普遍存在職業倦怠,不少教師有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這與教師的工作時間過長、工作壓力過大有直接的關系。
一位初中年級組長的留言很極端:“每天早上6:20到校,晚上11:20離校,如果不是要養家糊口,我早就想死了!”
不幸福的教師,教不出幸福的學生。關心教師,要從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時間做起。
第二,有時間安排家庭事務,個人生活不至于一團糟。
一位高中班主任老師的母親這樣形容她的兒子:“每天早上6點40分去學校,晚上10點多才回家,回家后還要處理班務,看著真心累,家里的事一點都幫不上忙。”
這還是與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年輕教師,如果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教師,生活更是一地雞毛。一位妻子抱怨她的教師丈夫:“每天晚上睡在同一張床上,卻經常見不了面。為什么呢?早上我還沒睡醒他就去了學校,晚上我睡著了他還沒回來。”
實行彈性上下班制的話,八小時以外,可以陪家人、整理房間、處理雜事,還可以適當休閑放松,生活質量將有明顯提升。
工作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我們經常本末倒置。
第三,有助于消除社會偏見,確認教師的勞動付出。
總有一些人認為當老師很輕松,“每天兩三節課,一年三個月長假。”殊不知,為了上好一節課,要做多少準備。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案是劇本,講課就是表演。不吃透教材,反復預演,課堂就會失敗。
上完課,還有批改作業、輔導學生、班務管理等大量工作,繁瑣至極,非一言可以盡述。總之,只要是一線教師,極少有人能在八小時內完成工作。
實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等于是確認了教師的勞動付出。教師的工作時間遠超八小時,才需要這樣的一個制度。這有助于消除社會偏見,讓更多人理解中小學教師的辛苦與付出。
消除了偏見,才有真正的理解和支持。
當然,也一部分教師認為意義不大,工作總量不減少,八小時以外還是得加班。教師工作具有特殊性,很多工作無人可以替代。比如當班主任,每天早晚查班,找學生談心,班級衛生、紀律等,事無巨細,都需要親力親為。即使實行彈性工作制,也不敢輕易離開學校。萬一學生發生點什么事,責任還是在自己頭上。
實行彈性上下班制,還存在哪些困難?
首先是給學校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現在學校一般以打卡或者簽到的方式管理考勤,實行彈性工作制后,原有的考勤管理系統要推倒重來。如何確認教師在校上班滿了八小時的班也是個難題,必須借助專門的管理軟件才行。
其次,學校的工作,既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也需要多人協作。教師提前下班,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人的工作。如何安排課表,中心工作如何協調,都是麻煩事。
另外,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局面——越是工作量大的教師,越無法實現彈性上下班;越是工作清閑的教師,時間上越好安排。最后的結果便是,對一部分教師來說,彈性上下班沒有任何意義,該干的事還得自己干。而對另一部分教師來說,彈性上下班制給了他們提前開溜的借口。
實行彈性上下班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具體落實?
我認為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的可能性非常大。
首先,彈性上下班是大勢所趨,各行各業都在探索彈性工作時間制。“朝九晚五”未必適合所有人,996也未必是最有效率的管理。互聯網時代,很多工作可以在家里完成,未必一定要限制辦公場所。
其次,教育部呂司長雖然只稱將探索中小學教師彈性上下班制,但有些地方已經正式將此項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作為開展5+2課后服務的配套措施。
第三,既要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也要提高教師的工作待遇,才能吸引優秀人才爭相從教。實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也是提高教師工作待遇的舉措。
要切實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將教師“彈性上下班制”落到實處,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規則,強化管理。在確保不影響學校工作、保證教師完成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盡量實行人性化管理,在工作時間安排上,給教師較大的自主性,不搞一刀切。
二、減少會議,盡量在群里布置工作,杜絕“留痕”“進校園”等形式主義,優化教師的工作任務,讓教師安心教學。如果任務是剛性的,時間哪來的彈性?
三、參加5+2課后服務,實行自愿原則,發放一定的補助,補助標準可參考社會就業人員平均加班費。本身任務比較重的教師,可以不參加此項工作。實行彈性上下班制,不能作為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的“交換手段”,該發補助還得發補助,一定要給教師選擇權。
5+2課后服務可以引入社會資源,聘請校外專業人員,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
沒有一項制度能讓所有人滿意,只能努力求取最大公約數。“彈性上下班制”符合大多數教師的利益,就有全面推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