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位于新能源上游的傳統化工受到資本親睞,而其中磷化工可能是最先整體切入下游磷酸鐵鋰賽道的細分行業。
8月30日,磷化工板塊開盤走強,截至發稿,川金諾(300505)漲超12_,云圖控股(002539)、湖北宜化(000422)、云天化(600096)、川恒股份(002895)均漲停,川發龍蟒(002312)、史丹利(002588)、新安股份(600596)、興發集團(600141)等股拉升上漲。
近期,一些傳統化工龍頭紛紛公告,進入新能源材料領域。例如,華魯恒升(600426)宣布要做DMC電解液、東方盛虹(000301)收購斯爾邦石化、龍佰集團(002601)公告要布局磷酸鐵鋰等。
傳統化工進入新能源材料領域主要有兩個原因_
1.新能源材料可能是材料里面未來10年增長最快的賽道;
2.受制于碳達峰、碳中和的要求,傳統化工龍頭資本開支必須轉向。
基于這兩個原因,萬聯證券認為,在傳統化工龍頭切入新能源材料賽道后,會對現有格局造成比較大的沖擊。未來這部分龍頭會發生2個變化_1.周期景氣拉長;2.估值提升。
從現有情況來看,磷化工可能是最先整體切入下游磷酸鐵鋰賽道的細分行業。
磷酸鐵鋰電池成新能源時代“黑馬”催生原材料需求
鋰電池目前主流商用的有磷酸鐵鋰和三元電池兩種,隨著技術改進以及能量密度的提升,相對具有更高安全性以及更長循環壽命的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需求強勢增長,帶動磷酸鐵鋰價格上揚。
據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報告顯示,2021年前七月磷酸鐵鋰電池累計裝車量已超過2021年全年水平,且7月單月裝車量超越了三元鋰電池,為5798.6MWh,同比增長235.5_;三元鋰電池7月裝車量為5454.7MWh,同比增長67.5_。
目前在磷酸鐵鋰原材料成本中,磷酸鐵占比接近40_,而對于磷酸鐵而言,磷源的成本占比高達52_,鐵源僅占比5_,磷的供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游廠商的產量與價格。
具備磷源的企業將在磷酸鐵鋰產業鏈中擁有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并且行業會演繹成兩種模式_
1、中游企業與上游企業以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深度綁定、優勢互補,中游企業得到上游企業穩定的磷源供給,上游企業享受中游企業穩定的客戶資源;
2、具備成本優勢的上游企業自己獨立開展磷酸鐵鋰業務。
而面對原材料端日益嚴峻的供給結構,中游磷酸鐵鋰廠商們已經開始主動出擊,通過采取在云貴川鄂等磷礦產地附近投產或者與上游磷化工企業深度綁定的第一種模式保證自身未來的磷源充足。
磷礦作為世界級戰略性資源 不可再生 全球供應持續縮緊
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磷礦出產國、第二大磷礦儲量國,2021年磷礦產量已較2016年下滑近40_,磷礦供需差額明顯縮緊已進入緊平衡狀態。
預計未來隨著我國磷礦產量的持續減少,磷礦供需結構很可能轉變為供不應求,磷礦稀缺性的加劇將導致磷礦價格持續上漲,從而導致下游磷化工產品成本端壓力加重、產品價格跟漲。
終端主要應用農藥、化肥等對于磷礦、磷酸一銨的需求常年維持在剛性水平的同時,磷酸鐵鋰需求的強勢增長,將使其對于磷礦的需求在未來達到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增長,預計到2025年我國磷酸鐵鋰對磷礦的需求將增長至370萬噸,2021-2025年復合增速高達60_以上。
從我國現有磷酸鐵鋰產能分布情況來看,目前磷酸鐵鋰行業集中度相對較為分散。據百川盈孚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合計產能為49.9萬噸,排名第一的德方納米(300769)產能僅為12萬噸,占有率為24_。而從目前的磷化工企業及其他領域企業跨界轉產磷酸鐵鋰規劃的產能體量來看,未來隨著磷酸鐵鋰需求量持續的強勁增長,磷酸鐵鋰行業格局存在發生劇變的可能性。
屆時磷酸鐵鋰中磷源成本壓力將進一步加大,擁有上游原材料規劃的磷酸鐵鋰生產企業將從中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
而傳統化工龍頭切入新能源材料賽道,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高,其行業格局也面臨變化。
萬聯證券看好傳統化工成功轉型,原因有三_
1.擁有原材料產能的龍頭企業成本優勢顯著;
2.龍頭企業更具規模優勢;
3.龍頭企業化學合成、化學工藝成熟。
后續行業洗牌可能分為兩個階段_
1.有成本優勢(磷源)的化工龍頭進入賽道,因其顯著的成本優勢對現有格局造成劇烈沖擊,沒有磷源等成本優勢的現有企業直接退出市場,行業格局迅速提升;
2.都具備成本優勢的企業,開始互相進行價格和技術的比拼。
因此,正逐步向下游轉型的上游原材料領域龍頭企業未來或將是強有力的行業變局主導者,會形成上游倒逼中游最終導致磷酸鐵鋰等下游新能源材料行業格局大洗牌的局面,而這些成功切入新能源賽道的上游企業將在未來長期享受利潤與估值的雙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