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每個人都會,但是看完后能記住多少內容,人和人的差別可就大了。
大多數人讀完一本書,至多三天,基本就忘了精光。那么,這本書讀過和沒讀過,還有什么區別。
這本《讀懂一本書》,正是旨在于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讀完一本書之后,能夠真正記住書中的內容,并能長期運用在生活中,將閱讀功效最大化。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明白沉浸式學習和觀光式學習的區別。明白這兩個概念后,不光可以應用于讀書,在任何領域都能讓我們獲益匪淺。
我覺得本書最核心的內容,就是關于沉浸式學習的目的和方法。要區分沉浸式學習和觀光式學習,我們可以拿旅游作為例子。
假如你要到上海旅游,觀光式旅游就是,你跟著一個旅行團_
第一天, 東方明珠
第二天, 城隍廟
第三天, 七寶古鎮
第四天, 打道回府
這時候你會發現,整個旅程結束后,你對上海的風貌并沒有太多感受,只是有了一個繁華都市的表面印象。
與之相對,沉浸式旅游是你來到上海,在一個朋友家住下,待上兩個月_
每天早上起來去廣場看看上海大媽們跳舞。
觀察上海人早餐吃什么,你也每樣都點一遍。
體會上海早晚高峰地鐵的擁擠狀況。
去上海的城區和鄉下分別逛一逛。
……
你沉浸在上海這座城市里,田子坊、新天地、大悅城……各種地方你都跑過。你了解上海當地人的生活,此時你對上海的感覺會和觀光客有天壤之別。
在這個焦慮的時代,有大量的老師和家長把孩子的學習變成了觀光式學習,她的特點就是“打卡”。
這一章學會了沒有?考試檢驗。下一章學會了沒有?考試檢驗。
表面看起來,每章都學會了,但是這樣“學會”的結果就是“學得快,忘得快。”
田君琦是同濟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他學C語言的方式跟我們所認為的完全不同。他的老師從來沒有講過一次課,上來就是讓學生們先去寫一個程序,完全自學。
自學寫程序,編一個射擊飛機的小游戲,之后游戲的難度越來越大,后來他們這幫人全都成了很棒的程序員。
反觀作者,他學C語言的方法跟學歷史差不多,就是把出現的地方都背一遍,填空別填錯,問答題背答案。
最后的結果就只是打了個卡,但是根本不會寫程序。說到這里,我也想起了自己學習音樂劇的經歷,和書中的案例如出一轍。
我在讀書的時候參加過音樂劇社團,導師上來什么也不教,直接安排我們開始寫劇本。
自己搜集歌曲,自己改編歌詞;自己上網搜索舞蹈,自己改編舞蹈動作。
我們非常痛苦,因為我們什么也不懂。但是只能硬著頭皮去寫,去改,去編。
東拼西湊,頭發都要掉光了,耗時兩個月,終于完成了一出原創音樂劇。
回想起來,導師在其中的作用,就是引導我們的方向,避免走彎路。至于其他的部分,幾乎就是我們純自學。
這種學習是完全主動性的,是帶著問題去研究,也就是所謂的“刻意練習”。這個時候導師只要從旁稍稍點撥,我們的能力就會產生維度的飛躍。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經過那兩個月的純自主式學習,社團每個人都能獨立編排原創音樂劇。
第二年,我們各自成為了各個社團的社長,獨當一面。
即使時隔多年,但對于如何編排劇目,編寫劇本,我依然胸中有丘壑。那段記憶,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這就是沉浸式學習和觀光式學習的本質區別。
回到閱讀,我們常規讀完一本書,三天后基本就忘得差不多,這就是典型的觀光式閱讀。
這本書提倡的是沉浸式閱讀(學習),我們需要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更深一步的分析與領悟,以此加強我們的記憶。
本書給出的方法是讀完一本書后,通過講書的方式,復盤全書的內容,從而讓自己吃透一本書。
講書的方式固然行之有效,但也并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因此,我覺得撰寫讀書筆記還有書評,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
不論是講書還是寫讀書筆記,都是對一本書的復盤過程。從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汲取。任何事情只要化被動為主動,才能真正走進我們的腦海里。
方式方法雖各有差別,但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讓我們加深印象,真正讀懂一本書。我想,這也是作者在這本書里給到我們最大的啟示。
讀完一本書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讀懂一本書。
金句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