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下面這兩張圖,有啥別扭不?
圖片來源于網絡
雞:“我不要你起得比我早,我要我起得早”。
圖片來源于網絡
改過的咖啡好喝多了~
上面兩張圖別扭之處就在于“的地得”使用不當,讓文字工作者看得尷尬癌都犯了。據《現代漢字學》統計,“的、地、得”三個字是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高的漢字。其中“的”字位居全部漢字的榜首。使用頻率這么高,卻也很容易發生使用偏誤的情況。
可能有一些人認為文字潔癖完全沒必要,都讀“de”,又不影響日常理解,不必那么較真。
事實是真的有必要!
依據一
《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八百詞》、《現代漢語虛詞詞典》、《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等權威資料,幾乎都解釋了“的、地、得”三個字分類使用的情況。
《現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出版 第7版
還有不少知名語言專家支持“de”分開,比如已故的曾主持編撰第一版《現代漢語詞典》的丁聲樹先生在《現代漢語語法講話》中就詳細分析和闡述了三個字的使用場合。
依據二:
字不同,含義確實不同,仔細品品下面兩句話的意思:
1、那家咖啡廳坐著兩個男孩,有一個帥氣的回了下頭。
圖片來源于網絡
2、那家咖啡廳坐著兩個男孩,有一個帥氣地回了下頭。
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一個句子意思是回頭的這個人長得帥,“的”字結構修飾人,第二句話是說這人回頭的動作很帥氣,修飾動作。
依據三:
不僅是小學低年級常考題型:
圖片來源于網絡
分不清“的得地”,在高考語文考試中會吃大虧的。2007年湖南高考作文出了這樣一道題目:
就有考生分不清或者忽視了“詩意地生活”與“詩意的生活”的區別,導致文章偏離了主題被扣分。
前一個“生活”是動詞,“詩意”作狀語,后一個“生活”是名詞,“詩意”作定語。前者強調應該如何通過行動去讓生活變得富有詩意,后者重在描述或贊美某一種詩意的生活。
那該怎么區分這三位鐵哥們兒呢?小火花為大家總結了常用的搭配方法,用來做初級認知足夠啦~
公式法
1、名詞/代詞/形容詞/(作定語)+“的”+名詞(做中心語)。
“的”用來連接定語和中心語,是定語的標記形式。例如:
2、形容詞/副詞、名詞、代詞(做狀語)+“地”+形容詞/動詞(中心語)
“地”用來連接狀語和中心語,是狀中結構的標記形式。例如:
3、動詞/形容詞(做中心語)+“得”+形容詞/副詞(做補語)
“得”連接補語和中心語,是述賓結構的標記形式。例如:
還能簡單概括為一句口訣:
名詞前面是“白勺”
動詞跟著“土也”跑
形動后補“雙人”到
很真太前常用“得”。
不過要靈活應用哦~
替換法:
結構助詞前面可以用“什么樣”來代替時,就用“的”;
結構助詞前面可以用“怎么樣”來代替時,就用“地”;
結構助詞后面可以用“怎么樣”來代替時,就用“得”。
例如:
- 火花有很多聰明的小學員。
火花有很多什么樣的小學員?
“聰明的”可以用“可愛的”來代替,用“的”。
- 火花的學員積極地回答每一個問題。
學員怎么樣地回答?
“積極地”可以用“認真地”來代替,用“地”。
- 他的字寫得特別好。
字寫得怎么樣?
“好”可以用“工整”來代替,用“得”。
做學問嘛,就得嚴謹。就像我們之前在《“大語文”到底大在哪兒?》一文提到的“大語文包括語言文字認知、文學常識、傳統文化素養、閱讀理解能力等綜合素質”,區分“的得地”不僅體現漢語語法系統的規范性和嚴謹性,也符合大語文時代對閱讀理解和寫作表達等的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