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多紡織企業都在向內陸地區的擴張產能,不僅如此,一個又一個的紡織高科技項目也不斷在中西部著陸。特別是今年以來,隨著沿海地區人工成本和環保壓力的與日俱增,中西部紡織產能的新增正加速布局。
投資12億:噴水織機9000臺,黃梅(吳江)智能織造產業園開工
8月28日,湖北黃岡市8月份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大勝關山工業園黃梅(吳江)智能織造產業園項目現場隆重舉行。
縣委書記劉欲曉在儀式上作了黃梅縣八月份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情況報告。他介紹:1至8月份,黃梅縣開展集中簽約6次,引進43個項目,其中工業項目40個,紡織服裝項目19個。舉行集中開工7次,新開工5000萬以上項目41個、總投資108億元,新入庫項目63個、總投資77億元,新投產項目15個。
在開工儀式上,黃梅(吳江)智能織造產業園企業代表就項目情況作了介紹;據了解,黃梅(吳江)智能織造產業園是由吳江懂誠面料研發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小奎發起,懂誠織造、茂群紡織、恒毅紡織、駿洋紡織、佳馳紡織、昊陽紡織、瑞盛紡織、楊盛海紡織、金豪紡織、宇揚紡織等10家紡織企業共同投資建設的一家綜合性智能織造產業園。
項目總投資12億元,用地面積473畝,總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其中廠房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公共配套設施6萬平方米。項目將共投入噴水織布機9000臺、整漿設備50臺、其他各種配套設備800臺,主要生產高密超平細尼龍、滌綸、彈力、生態環保、T8尼龍彈力系列運動面料及化纖原料等產品。項目建設周期2年,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8億元、稅收3600萬元,可提供就業崗位500人。
而駿達豐紡織品貿易項目是由香港昌駿紡織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黃梅縣首次引進的外資企業投資項目。項目將引進德國高速噴氣多臂織布機 80多臺,主要從事外貿服裝面料、針織紡織品和日用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將有力提升我縣紡織品國際影響力和出口創匯能力。
項目總投資1.5億元,用地面積41.5畝,總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其中廠房建筑面積1.9萬平方米。項目建設周期18個月,投產后年產值可達2.2億元,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可實現年稅收過1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00個。
蛋糕份額越來越少,沿海紡織老板的日子怎么能好過呢?
近幾年,環保整治幾乎成為紡織企業的一道緊箍咒。近期疫情之后,全國各地區又再一次開展了環保整治企業工作,特別是江浙地區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紡織企業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而同時,東南亞貿易挑戰、中西部紡織產能借勢急追,導致產能過剩等多種因素制約,江浙紡企的處境仍然任重而道遠。
在環保的高壓下,首先一條路當然是技術升級,改進工藝,加大環保投入,進而符合環保要求,但是,這條路伴隨巨額的資金投入和漫長的技改周期,想短期內到達要求幾乎不可能。而更多的企業在中西部產能的沖擊下卻依舊不思進取。
多年來,常規坯布帶來的豐厚利潤麻痹了很多人的神經,讓他們在“研發、創新”上“不思進取”。常規已經“爛大街”,也注定了常規坯布大批量訂單的結束。服裝企業更青睞那些定制、特殊、中高端的面料。
另一方面,時尚流行的瞬息萬變,對服裝投放市場的速度提出了要求。但整個環節中,織造到坯布再到成品的生產是最耗費時間的。這就需要足夠的成品面料種類、數量以及配套顏色來支撐,于是讓服裝企業更傾向與那些實力雄厚,能夠大量鋪貨的面料供應商合作。
許多做市場貨的老板表示,目前市場上的常規產品還是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對于織造企業來說,今年做實體生意的確實是難了,機器不敢停,工人工資還得要照發,織出來的布也是當了庫存。單子遲遲不來,有時為了回籠資金,不得已還得低價拋貨。
如今中西部的產能正在不斷增加,而多數沿海紡織企業卻依舊不思進取。蛋糕份額越來越少,這些紡織老板的日子怎么能好過呢?
(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知識產權,化纖邦盡量標注每篇文章的來源,若不愿轉載或侵權,請通知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