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之間景觀:最令我心生歡喜的是森嶼溪流,是晚風鳥啼,是你眼眸里、那親近的煙火氣。
▼“公園式”商業景觀新模式
理念
Concept
從“最后的一公里”到“最親近的一公里”
From “the last kilometer” to “the closest kilometer”.
最近幾年,社區商業的發展正搶占我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生活,無法抽身于柴米油鹽,也不會只有詩和遠方。在這最后一公里內,商業配套與公園棲居的兩全可望而不可及。
▼“最親近的一公里”
然而,于居住者,生活的一公里,不應該是“最后”的堅守,更應該是“最親近”的舒心;于黑白之間,將商業與公園合二為一,打造“最親近的一公里”是我們的開始,從港匯天地開始。
▼鳥瞰
場地
Site
該項目位于成都高新區天府五街??偨ㄖ娣e約16.6萬m2 ,景觀面積約3.4萬m2。包括負一層、一層、二層,三個景觀空間。以零售商業、超市、影院、公寓和酒店等聚合成內向型城市商業綜合體空間。
▼區位分析圖
設計
Design
在傳統思維下,商業與公園是相互獨立、毫無關聯的。商業具備可視性、昭示性,設置更多開敞的硬質活動空間;公園具備生態感,自然感,設置更多綠色環繞的活動空間。如何打破與平衡兩者的關系,讓其相互交融而又相輔相成?
▼空間分析圖
一如既往,黑白之間關注人的需求、社區的需求、城市的需求,以港匯天地為開篇,探索建筑景觀與商業運營的全新關系,開創“景觀前置 吸引人流 賦能商業” 的理念。用景觀設計的方式將生活與社區還給居民,將商業與公園合二為一。我們在傳統規劃的基礎上做了三個突破性的設計。
▼三個突破性的設計
轉換 空間:打造雙首層商業新模式
A new mode of dual first-tier
商業項目中,一層商業永遠最具價值,負一層和二層商業由于人流量的影響,處境尷尬。于此,我們首次提出雙首層商業模式的概念—規劃了一條公園景觀軸線,貫穿并連通負一層和二層街區。景觀的連接增強了這兩層商業界面的體驗感和場地的舒適性。
▼負一層的下沉入口空間
同時,我們盡可能擴大和突出負一層的下沉入口空間,把負一層變成感官體驗上的首層,從而導入更多人流聚集,提升空間的商業價值。一層的商業界面,則最大化預留更多的外擺空間,環繞負一層公園景觀,形成上、中、下三層相互間 “看與被看”、“景與對景”的獨創性商業體驗空間。
▼由商業界面看負一層公園景觀
退讓 尺度:以有形空間換無形價值
Give up spaces in exchange for value
在負一層,為了讓秘境叢林的景觀體驗感更自然舒適,我們把更多的商業空間退讓給景觀。走廊兩側取消商業外擺區域,只保留了3-4米的人行步道。沿步道設計多樣化的水景主題空間,增強景觀的互動體驗感,營造自然美好生活畫面。
▼秘境叢林的景觀體驗
這種看似商業尺度的退讓,實則將重心落在人的感受上。犧牲商業外擺空間所換來的優美戶外景觀環境,吸引了更多的人流,讓負一層整體獲得更多的商業價值。
▼3-4米的人行步道
▼沿步道設計多樣化的景觀主題空間
▼自然美好的生活畫面
“巢棲”是港匯天地的一大記憶點。在負一層、一層和二層的商業界面,我們在林中沿走廊以及平臺上錯落布置大大小小的鳥巢構建,與樹木枝葉交錯,光影斑駁中自然形成了景觀視線焦點,烘托了整體休閑浪漫的景觀氛圍。
“巢棲”是港匯天地的一大記憶點。在負一層、一層和二層的商業界面,我們在林中沿走廊以及平臺上錯落布置大大小小的鳥巢構建,與樹木枝葉交錯,光影斑駁中自然形成了景觀視線焦點,烘托了整體休閑浪漫的景觀氛圍。
▼走廊與鳥巢分析圖
▼俯瞰走廊與鳥巢
▼“巢棲”是港匯天地的一大記憶點
▼架空廊道
▼“巢棲”
鳥巢不僅作為景觀的核心觀賞元素,同時成為了后期商業運營點,可用于商業外擺空間、特色商業作坊、商業展示空間等商業用途。整體設計模糊了商業與公園的界面,拓展延伸了室內商業經營空間,讓商業界面更融入于自然,讓自然為商業賦能。
▼鳥巢作為景觀的核心觀賞元素
樹、石、水
about trees, stones, and water
在項目過程中,關于樹、石、水,我們還有很多有趣的設計故事。
▼樹、石、水
巨樹 生命
about Giant Tree
景觀上,為了將3層商業結構聯系起來,且保證下層商戶的通透性,我們在全國范圍內尋找20米以上的大樹。由于橋、柱、鳥籠都被樹纏繞包裹,因此,每一棵樹從形狀、角度、以及位置都需要精心篩選及考量。
▼20米以上的大樹
綠石 如玉
about Greenstone
不同于一般商業采用的黑白石材,我們選用了大量的綠色的石材,復刻大自然的原景。每一塊綠石都是營造“呼吸感”的關鍵。
▼綠色的石材
由于石材多與水景結合,為了控制水的動態與流速,石頭的硬度與密度需要足夠高,且綠色石頭本身較稀少,因此在挑選時,團隊對于石材的紋理、花色、后期加工的可能性和整體材料的生命感進行了精心考量。最終,在雅安的礦山里,找到了這種新石材。
▼石材與水景結合
▼石材與水景細部
樂水 靈動
about Waterscape
港匯的水景帶給人一種自然靈動的感受。為了打造酒店門口的”珍珠灘”,設計團隊從石材的紋理、硬度、拼裝大小、安置角度進行了反復的實驗,確保水珠的跳躍感及散落的層次感。最終,我們呈現出水珠如白銀珍珠般落向大堂的視覺感受。
▼酒店門口的”珍珠灘”
同樣,每一處多形態、多層次的水景都源自我們團隊的精心設計,期望給予人們全方位的親近感與互動感,以自然的濕度調動人的溫度,再反滋養于自然。
▼港匯的水景帶給人一種自然靈動的感受
▼俯瞰園中水景
后記Postscript
黑白之間一直堅持站在“人的立場”來思考問題,打造景觀。任何設計,只要其最終目的是讓人用的、看的、聽的、感受的,就都得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考慮。就像我們現在倡導的環境保護,其核心也不是單純為了保護自然,而是讓人類擁有一個可持續的、美好的、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這是人的私心,也是人最大的公心。
▼夜景
▼景觀平面圖
項目名稱:港匯天地項目景觀設計
項目地點:成都市高新區
項目規模:景觀面積約3.4萬m2
景觀設計:黑白之間景觀
設計時間:2018.6
建成時間:2021.5
攝 影:河貍-景觀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