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三國時期最著名的武將之一,關羽一直在民間都有頗大的聲望,并且因為他講兄弟義氣,所以也成了忠義的代名詞,然而就算強如關羽,在混亂的三國時代,曾經也有過一次投降曹軍的經歷,按理說投降跟忠義是反義詞,為何關羽都降曹了,還是劉備的好兄弟呢?
早年劉備的浪蕩生涯
關羽這一投并不簡單,背后的故事可相當復雜,主要跟他老大哥劉備早年的漂泊浪蕩生活有關,跟絕大多數的諸侯不同,劉備一開始只不過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小人物,這就代表著他沒有穩定的后方根據地,早年劉備跟過公孫瓚、陶謙等人物,在他們的手底下干著微不足道的小工作,做著一統天下的春秋美夢,沒錯,劉備雖然跟過很多人,叫過許多的人主公,但他自己一直都有著一個獨立做大的野心在。
盡管如此,劉備之才能人盡皆知,大家還是想招攬他的,曹操也不例外,所以在有一段時間,劉備自己也跟了曹操,這就很有意思了,劉備自己都是曹操的人,關羽降曹豈不是名正言順,只不過以前是聽大哥的話,現在是聽大大哥的話,所以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之下,關羽最終做出了投降曹操的決定,而并不是跟曹操死磕。
事情的起源在公元前196年,當時劉備跟呂布比鄰,而呂布大勝劉備
被呂布擊敗后,劉備如喪家之犬,最后曹操接納了他,總算是可以避過呂布大軍的追殺,曹操曾經說,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對有才能之人,曹操向來都不吝嗇自己的橄欖枝,劉備也受到了比較熱情的招待,吃香的喝辣的,還有官位封,然而劉備不甘久居人下,盡管曹操已經是里子面子都做得很到位了,三年后,劉備還是造反了。
公元199年,曹操跟袁紹的斗爭越來越白熱化,而自己花了三年時間養的劉備不但沒有派上用場,還成了白眼狼,幫助袁紹里外夾擊曹操,劉備趁著曹操跟袁紹在前線打仗,自己偷偷攻下了徐州,雖然曹操很想給劉備信任,但是還是有準備部隊提防劉備的,劉備拿下徐州屁股還沒坐穩呢,就被曹軍大舉進攻,盡管一開始扛過了劉岱、王忠,但曹老板早年算無遺策,最后劉備又落得了一個漂泊四海的下場。
彼時關羽在劉備的命令下駐守在附近的下邳,來不及遙相呼應對抗曹操,劉備已經是失守并且失蹤了,關羽甚至都不知道劉備是死是活連人都找不到了,很快曹操包圍了關羽,然后關羽面對曹操,其實抵抗心并沒有這么強烈,一方面雙方本來就是主仆的關系,只不過劉備最近突然造反,然后就讓曹操變成了敵人,而在大哥劉備生死不明的情況下,大大哥曹操來勸降,關羽又面臨不投降即死亡的局面,最后做出了投降這個決定確實不意外。
曹操的重視
當然了,事情發展到了這樣的一個局面,主要還跟曹操對關羽的重視有關系,曹操識人很強,劉備有才能卻難以為自己所用,關羽才華非凡也沒劉備這么多心眼,合適得很,唯一的問題是曹操知道他對劉備特別的忠心,所以曹操對癥下藥,也給關羽開出了很豐厚的投降條件,其中有一條就是如果劉備還活著,關羽有資格重新去找劉備,所以最后關羽心動了,投降給了曹操,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一次投降。
投降曹操之后的生活其實很有意思,關羽迎來了自己人生中又一次高光,彼時袁紹氣勢洶洶,而關羽幫助曹操連斬袁紹兩員大將,分別是顏良文丑,曹操大喜過望,得此猛將,夫復何求?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份戰功,關羽就要走了,因為對方的不殺之恩,關羽對曹操心里是有一點愧疚的,但這次幫助曹操立下大功,關羽心里就有點平衡了,他覺得自己現在知道了劉備的下落,又斬袁紹兩員大將報恩了曹操,終于可以走了。
說起來很諷刺,曹操知道劉備已經不可能再為自己所用,今后只有可能是敵人,兩人再到一起,曹操也不可能信任劉備了,而關羽執意要回劉備那,曹操最好的做法其實是一刀就把關羽給斬了,以免自己今后多出一個勁敵,而這么做的話,也非常符合曹操的個人風格,寧可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但曹操真的心軟了,這輩子他可能只沒負過一個人,這人就是關羽,當然,結合那會的情況,關羽剛幫助曹操立下大功,是當紅名將,如果曹操斬了關羽,就是過河拆橋,很容易壞了名聲,所謂狡兔死,走狗烹,可以殺功臣的時機永遠都是天下大定的時候,而這會亂世曹操還真不好殺關羽,再加上曹操心中一直都對關羽抱有幻想,希望他能夠留在自己手底下,所以這事就不了了之,關羽在曹操手底下待了半年又回到了劉備身邊。
漢壽亭侯與前將軍
說起來曹操跟劉備都為關羽封過官爵,關羽斬殺顏良文丑后,曹操讓漢獻帝封他為漢壽亭侯,自此關羽得以侯爵加身,漢朝皇帝親自下旨,作為一介平民,這是關羽這輩子得到的最大榮耀,后來跟著大哥劉備漂泊了很多年之后,劉備終于發達了,他自立漢中王,又給關羽等老將論功行賞,此時關羽得到了前將軍之稱。
有趣的是,關羽這輩子都以漢壽亭侯為榮耀,對這個實質上是曹操給予的封賞非常滿意,但對自己的大哥劉備卻并沒有這么滿意,因為漢朝盡管已經日暮西山,但它就像是周天子沒落的王室一樣,任何一言一行還是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劉備自立為王雖然號稱繼承了漢朝正統,但懂的都懂,關羽自己覺得跟大哥走是因為講義氣,但是他的封賞實際上沒什么含金量。
對于劉備給予的前將軍職位,關羽的反應特別有意思,直接就是當場不接受,原來按照漢中王的身份來封官,將軍一共可以分為前后左右,前為尊,后為卑,左為尊,右為卑,前將軍關羽,左將軍張飛,右將軍馬超,后將軍黃忠,關張二人是得到了最尊貴的將軍職稱。
關羽之所以不滿意,是因為他看不起黃忠,前后呼應,我關羽為前將軍,后將軍居然是區區一個黃忠?他配嗎?他配當后將軍,封我為前將軍這不是在損我嗎?
所以雖然關羽內心是比較中意曹操跟漢獻帝頒發的榮譽漢壽亭侯,但并非他不喜歡劉備給的榮譽,只是關羽確實不怎么看得起黃忠,然后就出現了拒不接受這樣的一出鬧劇。
也有人說,關羽這次鬧小脾氣其實是故意的,黃忠在投降了劉備之后,通過定軍山之戰與更多其它的戰役,立下了汗馬功勞,絕對是有資格擔當一個后將軍的榮譽,但大家發現沒有,最尊貴的將軍職稱一共4個,前后左右,同樣是跟著劉備一起打天下的老將,趙云去哪了?所以說,關羽拒不接受的原因或許是在為趙云打抱不平。
自信而生,自傲而死
當然事情的真相可能沒這么復雜,關羽大概率就是單純的是不喜歡黃忠,覺得這人很不配而已,畢竟關羽這人就這性格,他這輩子最大的特點也就是自信,因為自信,他曾經以一介不入流的身份大戰沙場,斬殺各種天下名將,然而老來關羽不再是無名之輩,滿身都是過往的榮譽,對于放不下過去的他,自信也慢慢成了自傲自負,最后敗走麥城,人頭落地時,也許孫權才終于教關羽懂得了什么叫謙遜吧。
值得一提的是,麥城被圍,關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孫權的招降,這跟當年投降曹操完全不一樣,一來孫權沒開出那么“合理”的投降條件,二來,關羽自負到看不起已經打敗自己的孫權,甚至覺得他不配受自己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