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的飛快,眼瞅著春節就要到來了,如今已經是臘月初五,農村過年的氣氛已經開始熱鬧起來,集市上人來人往,村里村外熙熙攘攘,再過三天就是‘臘八’,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這臘八粥可是不能缺少的一旦年味飯,農村老人三五成群,討論著明年的收成,有句俗語‘臘月打春雨水早,正月打春春寒倒’,這是什么意思,今年又什么時候打春呢?
我們知道,古代計算日期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農歷,一種是陽歷,農歷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354天,另一種是陽歷,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28天,一年365天,閏年的話,兩者各加一天,叫法也不同,農歷一月叫正月,十二月叫臘月,而農歷屬于一種陰陽歷,它能反映二十四節氣的特征變化,是古老的一種歷法。
‘打春’就是立春,是二十四節氣第一個節氣,到了這個節氣,代表嚴寒的冬季已經過去,春姑娘即將登場,但是初春猶寒,寒意仍未散盡,不過此時萬物開始復蘇,冰雪融化,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詩情畫意,也有‘一年之計在于春’的農耕活動,春天到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農民播下一年的希望,期待秋季的豐收年景。
一、臘月打春雨水早
這句話是說,‘立春’節氣處在臘月里,那么這一年雨水就會來的早,這是節氣使然,也暗示‘數九’天氣最嚴寒的‘三九、四九’在臘月頭,所以雨雪天氣多,有‘瑞雪兆豐年’,隨著太陽照射由北半球轉到南半球,地面溫度逐漸上升,寒冷的日子漸漸過去,‘五九、六九’處在臘月尾,那么完全符合自然規律,作物春化后開始進入生長階段,而‘春雨貴如油’,雨水來的早,滿足作物生長發育,因為寒冷的氣候已經過去,不會再出現嚴寒的天氣,作物肯定生長正常,來年是個豐收年景。
二、正月打春春寒倒
這句話是說,立春的節氣處在正月里,沒有按照自然規律‘臘月’立春,那么就會引起寒潮的推遲發生,也暗示這一年是個暖冬,暖冬的危害大家都知道,作物由于沒有受到低溫天氣而不能春化,它們在適宜的溫度里正常生長發育,立春后氣溫更加溫暖,小麥這時處于拔節階段,需要雨水及一定溫度,但是寒流不是不來,只是來的晚,就是我們說的‘倒春寒’,它對作物的危害不容小覷,有時造成農民顆粒無收。
我們來看看2021年的‘立春’是什么時候,翻閱老黃歷可以看出立春的日期是農歷臘月二十二,也就是說今年立春處在臘月,按照這句俗語就是說,2021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加上今年是辛丑年,有‘牛馬年好種田’的說法,還有根據正月農歷的農業說法,有‘二龍治水’、‘三蛇出洞’、‘四馬馱谷’等說法,可以基本確定2021年四個豐收年,農民的日子好過了。
綜上,農村俗語‘臘月打春雨水早,正月打春春寒倒’,是說立春節氣在臘月與正月對作物影響,也包含了古代勞動人民期盼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愿,2021年牛年‘立春’處在臘月里,定可牛轉乾坤,是個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