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乙肝的抗病毒治療過程中,療程長、吃藥多是不少患者最深刻的感受,這是由乙肝發病機制決定的。但是往往有些患者看到治療有效果,就擅自停藥,結果險些釀成悲劇。
張先生今年40歲出頭,乙肝抗病毒治療已有6年。今年5月,張先生自認為多年的乙肝抗病毒治療效果不錯,肝功能指標穩定,乙肝病毒沒有復制跡象,各項指標基本控制在正常值。
看到治療效果這么好,他擅自停了藥。起初,并沒有出現什么異常情況,但就在停藥3個月后,張先生的病情突然復發,并迅速發展為暴發性肝衰竭,險些喪命。
乙肝患者擅自停藥,停的可能是命
由于乙肝病毒無法徹底清除,所以每天乙肝病毒都在患者體內高速復制,要抑制病毒復制,就需要血液中藥物的濃度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每天按時、按量服藥很重要。
隨意停藥,不僅給了病毒一個“死灰復燃”的機會,還增加了耐藥的風險,甚至會導致病情反復,使病情向肝硬化、肝癌方向發展。
所以乙肝患者千萬不要擅自停藥,要根據醫生的指導再決定是否可以停藥。
停藥的標準是什么?
我國指南的標準是;
大三陽患者,乙肝病毒低于DNA檢測線,轉氨酶恢復正常,大三陽變成小三陽。這些患者在達標以后至少還要再鞏固一年,中間每隔六個月檢查一次,如果檢查結果仍然保持不變,總療程至少要兩年。如果半年就達標了,那么鞏固至少需要一年半,兩年或者是兩年以上,才可以考慮停藥。
小三陽患者,標準是DNA水平低于檢測線以下,轉氨酶恢復正常,再鞏固治療至少一年半,每隔六個月檢查且仍保持這個結果不變,總療程要兩年半以上,才可以考慮停藥。
但小三陽患者停藥的復發率比較高。小三陽的治療很難,就是這個原因。
不過患者在用藥治療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耐藥的發生。像目前常用的治療乙肝藥物恩替卡韋,盡管其耐藥發生率低,治療5年,耐藥發生率僅為1.2%。但是隨著治療年限的增加,耐藥發生率也會逐年上升。
如何避免耐藥性?
一般建議,乙肝患者在口服恩替卡韋期間,每三個月需要進行乙肝病毒DNA的檢測。有效的情況下,乙肝病毒DNA應該是隱形。如果出現耐藥,就會出現乙肝病毒DNA的逐步上升,如果超過10^2copies/mL就考慮是耐藥的可能,需要進一步進行基因檢測來確定哪樣的類型,選用適合的抗病毒藥物。
所以,乙肝患者在治療期間一定要做到,不擅自停藥且積極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