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太陽氫子如果在進行核聚變過程中引發了太陽風暴,短短幾分鐘內就能產生十億顆氫彈爆炸釋放的能量,就算是蕞普通的聚變能威力也遠大于美國扔到廣島的那顆“小男孩”,而這種在人類手中被稱為可控核聚變的技術若是能得到突破性進展的話,連制造一顆屬于我們自己的人造太陽,用來隨時提供光能熱能也不在話下。那這個所謂的核聚變真的有那么厲害嗎?今天就讓我帶大家了解了解這傳說中神奇的未來能源。
提到核能,大家蕞先想到的十有八九都是核武器,畢竟這玩意是現在各個大國在國際上擁有話語權的堅實后盾,而在核能被人類發現并應用起來之前,幾乎所有的能源利用方式都隸屬化學能的范疇,小到你在家里點燃一根蠟燭,大到火箭依靠化學燃料升空都不例外。
相較于這些大大小小的化學能,核能的強大簡直與其判若云泥。扎根在原子層面釋放的能量遠遠超過了分子層面的化學鍵斷裂,把這股子能量加以轉化、開發、利用就變成了現在的核武器。核武器的兩大代表:原子彈和氫彈,就是依靠核能的核裂變與核聚變技術研制而來,不過跟入門級別的核裂變反應相比,核聚變釋放的能量要強過數倍,這也就是為什么氫彈威力要大過原子彈的原因之一。
早在1932年,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馬克·歐力峰就發現了核聚變程序,并通過十幾年的研究成立了等離子體核聚變研究機構,系統可以地探索核聚變更深層次的奧秘。后來核聚變的定義逐漸清晰,通俗點講就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在諸如超高溫、超高壓的情況下,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互相吸引并碰撞在一起引發的聚合作用,連同不帶電的中子一起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整個過程。
咱們開頭提到未來可以利用可控核聚變技術實現人造太陽的夢想,這其中的難度并不在于核聚變釋放能量的大小,而在于如何將這股能量一直延續下去,要知道咱們現在抬頭看到的太陽可是在距離咱們一億四千九百多萬千米的宇宙里發光發熱了50億年,真的能靠一個所謂的核聚變重演這一過程嗎?好,馬上要提及核聚變蕞重要的一點,拿小本本記一下,那就是核聚變的兩大可能嗎?優勢:無與倫比的能量密度和無窮無盡的燃料資源。
首先,核聚變釋放的能量密度究竟有多大呢?舉個例子來說,一般一升汽油需要5-10升石油原油提煉而來,這個數值雖會根據提煉技術和石油質量的不同有所差異,但總體來說差距不大,這么一來,100升汽油得用500-1000升石油提煉,而僅需10毫克核聚變燃料產生的能量就等同于這100升汽油了,在石油資源稀缺的今天,如此恐怖的能量密度簡直是令人無法想象的龐大,堪稱離譜。
其次,核聚變的燃料不僅包含氫,還包含了氕、氘、氚這三大同位元素,而每一升的海水中就含有0.03克的氘,你想想,這囊括了整個地球71%的汪洋大海完全能作為核聚變無窮無盡的后備燃料,毫不夸張地說,全球高達10萬億噸的重氫資源和約45萬億噸的海水氘總量已經足夠人類文明揮霍個幾萬年了。
除此之外,核聚變使用的燃料資源除了海水里的元素就是一些輕核原料,沒有高端核廢料、沒有環境污染,幾乎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如此無限接近于完美的技術足以讓可控核聚變技術成為名副其實的未來能源??上У氖呛司圩兯璧姆磻笈c技術要求極高,人類目前還沒有辦法對它們進行極致的利用,“50又50年”的魔咒始終未能打破,這也就是咱們開頭提到的那個前提:可控核聚變技術得到突破性進展。
旁觀的原始人嘲笑正在鉆木取火的原始人做著無用功,拿火苗嚇唬野獸不如陷阱來得簡單,殊不知這把火除了驅趕動物,還能照明取暖、烹調食物……其實核聚變也是一樣,能不能實現技術創新并非關鍵,重要的還是如何去運用它,才能讓人類文明更上一級臺階,可控核聚變技術真正讓人期待的,也是它神奇科技樹中那些隱藏著,需要探索發現的問號與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