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是由食品中的各種致病因子經攝食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大多數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統癥狀為主,就是人們常說的“上吐下瀉”。
需要引起警惕的第壹種食源性疾病,是沙門氏菌,這種菌污染肉類、蛋類、奶類、蔬菜,還有花生醬等。小孩(5歲以下兒童)、老年人、孕婦是易感人群。其潛伏期12—48小時。多見胃腸炎,伴有頭痛、惡心等癥狀,多數患者的胃腸炎癥狀會在2—3天后消失,少數患者如小孩、孕婦、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嚴重時,可發生敗血癥甚至威脅生命。
需要引起警惕的第二種食源性疾病,是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偏愛魚、蝦、蟹、貝類等海產品,生食海鮮、烹飪時未燒熟煮透、熟食制品因保存或操作不當時易“中招”。其潛伏期為1小時—4天不等,多數為10小時左右。癥狀以急性起病、腹痛、嘔吐、腹瀉及水樣便為主。
許多動物內臟,含有有毒物質,如外表可愛的河豚“腹黑”至極,含有劇毒的河豚毒素,只需0.5毫克便可致人死亡,且加熱、燒煮、曬干等方法都不能分解這種毒素。人若不小心食用中毒,主要表現為口唇、手指、舌尖麻木,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后,發展成四肢無力,口唇、舌尖及肢端麻痹,甚至全身麻痹或呈癱瘓狀,而后呼吸困難,蕞后呼吸衰竭而亡,其潛伏期—般只有10—45分鐘,蕞長不超過3小時。
單增李斯特菌也是危害嚴重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除了消化系統癥狀,還會引起嚴重并發癥,主要感染老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感染后會出現敗血癥、腦膜炎。孕婦感染后,會出現流產、死胎等嚴重后果。
預防食源性疾病,首先要保持清潔,在生熟食品交替處理的過程中注意洗手;使用器皿儲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觸,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將肉、蛋或海鮮徹底煮熟。剩飯剩菜要分裝,2小時內放入冰箱,在冰箱內保存不超過3天,食用時應徹底加熱,煮沸3—5分鐘,吃多少熱多少,不反復加熱。不吃過期變質食品。
下期預告
上述介紹了細菌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寄生蟲病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類。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蛔蟲、鉤蟲、鞭蟲等寄生蟲的感染率呈下降趨勢,但是肝吸蟲的感染率卻在上升。下一期(10月1日),將科普肝吸蟲病的相關知識。
還不快關注南寧日報官方抖音
雙擊666,點個贊喂!
1.廣西印發推廣運用PPP模式三年行動計劃!到2023年南寧市PPP項目入庫規模將達929億元
2.招手即停、按鈴即下!22日起南寧開通兩條社區巴士微循環線路
3.哈爾濱新增本地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廣西疾控緊急提醒
丨南寧日報 記者 吳青華 通訊員 黃曉萍
編輯丨黃發發
校對丨雪 櫻
二審丨平 凡
三審丨楊 樂陳滿運
南寧日報新媒體出品
版權歸原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