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秋季的第四個節氣。
秋分后,晝短夜長,晝夜溫差加大,氣溫也開始大幅度下降。人的身體健康和氣候變化有直接的關系,想要身體健康,就需要根據氣候變化調整生活習慣。尤其是秋冬季氣溫低,需要注意保暖,養胃護胃,減少生病。
秋冬養胃醫生提出9點建議
1.三餐定時定量
由于秋冬季節的晝短夜長,所以很多人本來一日三餐會改成兩餐,而飲食習慣的改變,容易造成胃酸分泌紊亂,也會損傷胃黏膜,為了健康,一定要保障一日三餐定時定量。
2.細嚼慢咽
養胃護胃吃飯時要注意細嚼慢咽,很多胃炎患者、胃不好的患者,都和吃飯習慣有關,吃飯的時候狼吞虎咽,吃飯過快,食物咀嚼兩口就下咽,這樣不僅影響消化還會容易導致胃容量超標。建議每餐用餐時間不少于20分鐘,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
3.多吃溫補食物
秋季季節的氣溫下降明顯,為了保持身體的熱量,可以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比如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這樣可以提升身體對低溫的耐受力。
4.多吃燉菜少吃涼菜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吃涼菜、涼拌菜,但是秋冬季還是少吃涼菜,建議以溫熱食物為主,也不建議吃太燙的食物,太燙的食物會損傷食道黏膜,也會增加食道癌發病幾率,所以吃一些燉菜、炒菜溫熱食物比較好。
5.餐前喝杯溫水
很多人喜歡一邊吃飯一邊喝水,或者吃飯之后喝水,但飯后喝水不僅會稀釋胃液,還會影響消化。所以進餐之前或進餐前一小時就可以先喝杯溫水。另外早上起床后空腹喝杯溫水也有助于排便。
6.注意保暖
秋冬季天氣轉涼,胃部活動減慢,容易出現胃痙攣的情況,導致患者出現腹瀉、疲勞、渾身無力的癥狀,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胃暖了才會少生病。
7.飯后散步
不管什么季節,飯后都應該散步走動,有助于消化,而且不容易積食。秋冬天氣涼,可以在室內走動,飯后20-30分鐘后走動為宜。但如果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盡量不要飯后立即走路。
8.保持心情舒暢
秋冬季節日照縮短,很多人都會出現情緒低落的情況,加上秋冬季腹瀉。嘔吐、胃痛等胃腸道疾病高發,心情更會受影響。而不良情緒不利于胃病的恢復,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堅持運動。
9.遵醫囑服藥
有些胃病患者需要服藥治療,但是不建議患者私自到藥店買藥,用藥一定要對癥,建議咨詢可以的胃腸醫生,科學用藥,這樣才能減少服藥的副作用。
胃好,身體才會好,所以大家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養胃護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