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樣去形容云南的美呢?是看不盡的千山萬水,令人眼花繚亂的奇花異草,還是云南特有的人文風情、民族文化呢?
它有著秀麗的山河,純樸的民風和獨一份的滇式美食,它的美或許是難以概括的。
但有這樣一群文人,用一種不尋常的方式去描繪它的美——陶瓷,在陶瓷的世界里,云南是怎樣的存在呢?今天就讓小象帶大家去看看「陶土之上的云南」。
近期位于云紡文創園的云紡博物館開啟了一個新展覽,名為「云紡畫陶四人展」。
本次展覽有兩大特點,第壹是多人聯展,共有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出現在展廳之內;第二大特點則是它的展品,大多是繪有云南美景的陶瓷。
云南的陶瓷藝術由來已久,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有陶的出現,隨后的幾千年發展中更是產出了名震華夏的建水紫陶。
陶畫事業一直是云南美術的一大分支,陶瓷畫家們將對于云南山水之美的理解繪在泥土之上。
這種藝術形式并不大眾,因此難以為外人道,本次展覽向大家展示了幾位陶瓷大師及繪畫大師的作品以及他們對于云南山水的愛。
劉也涵是著名的陶瓷工藝美術大師,近些年來一直在研究與陶瓷藝術相關的工作,本次展出作品中的許多物件都出自這位大師之手。
乳白色的小茶壺之上,關二爺赫然坐于馬上,雙目之中的正氣凜然格外生動,讓人難以想象這僅僅是一個拳頭大小的茶壺。
許多陶器上還繪有字畫,并不算端正的漢字繪在圓滾滾的茶壺上,有種說不出的喜感與輕松。
羅江先生是云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與其他幾位藝術家不同的是,他一直致力于用筆觸書寫云南的美,他的真誠與真實往往為畫面帶來很強的張力。
羅江
他的大多數畫皆以云南為主題,其中蕞多、蕞出名的便是各種少數民族,他筆下的少數民族是平凡、普通的,并非奇人異事,卻自有其與生俱來的魅力,令人難以模仿。
對于羅江而言,他喜歡觀察人,觀察之下的結果是創作出更加真實、更加生活化的少數民族形象,這種創作功力為他奠定了在書畫界的地位。
正如華夏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美術評論家郎紹君所評價「羅江筆下的彝民形象平淡、樸厚但并不“苦澀”——尤其是那些彝族婦女,她們不論牧羊、背柴還是縫衣、提水,都專心,坦然,不緊張,沒焦慮。」
另外兩位藝術家分別是馬行云先生與谷鳳羽先生,二位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廣云南藝術事業的發展,對云南美術有著重要貢獻。
馬行云
谷鳳羽
馬行云先生雖然來自東北,但遇見云南以后卻被這里的一草一木所深深吸引。
從蕞開始的喝茶品茗,到愛上云南茶文化,蕞終愛上了自己設計、燒制紫陶的感覺,他雖然不是云南人,但卻對云南有著超乎尋常的深厚情感。
本次展覽中一組幽藍的陶瓷十分攝人心魄,由此可見馬先生的陶瓷功底之深。
谷鳳羽先生則是傳統的云南花鳥畫后起之秀,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便開始發表作品,長期的藝術創作也讓他擁有了更加高深的藝術造詣。
展廳中間有一組葫蘆型陶瓷,一列八個排得整整齊齊,仔細一看,葫蘆上刻畫的是著名的官渡八景,對于老昆明來說那是如數家珍的景象,但在年輕人眼中卻大多是縹緲的傳說而已……
那些景色也許永遠都無法再次映入新一代的眼中,但這些傳統藝術一定會將它們記錄下來并傳承下去,讓人們知道那些曾存在過的故事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