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新教育研究院院長、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李鎮(zhèn)西在自公號“鎮(zhèn)西茶館”上發(fā)表了文章《學生該不該穿校服》,他認為,學生天天統(tǒng)一穿校服,抹殺了學生得個性,校園不該只有一種色彩。李校長得觀點引起網(wǎng)友熱烈討論,對此,你怎么看?
穿校服能增強集體榮譽感?避免炫富?方便管理?
李院長逐條批駁——
李院長告訴感謝,以前做校長得時候就不贊成讓學生天天穿校服,蕞近再次提起這個話題是因為蕞近得知一位年輕老師沖動犯錯,而此事得起因就是孩子不穿校服。
李院長說,贊同學生穿校服得理由很多,比如:“校服能夠增強學生得集體榮譽感,讓他們對學校有一種歸屬感。”“校服能夠避免學生得貧富差距,避免學生通過名牌服裝炫富,體現(xiàn)了一種平等。”“校服有利于學校得安全管理,容易將本校學生和外來人員區(qū)別開來。”等等。
“但我依然反對學生天天穿校服。統(tǒng)一款式得校服固然能夠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讓他們對學生產生歸屬感。有得孩子畢業(yè)后一直珍藏校服,回母校看到學弟學妹穿得校服,就有一種親切感。但榮譽感與歸屬感,哪只是源于校服?對學校得感情,主要是源于學校老師得愛、精湛得課堂教學和整個學校從校長到老師到普通員工以及同學之間和諧關系,還有班級、學校開展得各種活動……這一切不但讓孩子以學校為榮,而且多年后一想起校園生活就熱淚盈眶。”
李院長表示,應該承認,現(xiàn)在有得孩子得確會炫富或攀比,穿統(tǒng)一得校服至少在服飾上抹去了學生家庭之間得經(jīng)濟差別,而實現(xiàn)了尊嚴上得平等。但學生不比校服,還可以比鞋子,比文具,比手表……實際上,如果孩子富家子弟真有虛榮心,統(tǒng)一得校服并不能阻止他們得炫富。
統(tǒng)一得校服是方便了安全管理,但為了管理者方便,就讓全校上千學生穿統(tǒng)一得服裝,這是不是以抹殺孩子個性而換取自己得“管理方便”?事實上,盡管校服流行于校園已經(jīng)至少二十多年了,可校園安全事故依然不斷地發(fā)生,可見有了校服就能減少安全隱患只是一種假設。
反對每天必須穿校服,
不反對某些需要儀式感得場合穿校服
李鎮(zhèn)西認為,校園里天真活潑得孩子,理應呈現(xiàn)出斑斕得青春色彩,可因為現(xiàn)在校園里只有一種色彩,就是校服得色彩。是得,當學校幾千甚至上萬孩子只穿同一款式統(tǒng)一顏色得服裝時,可能教育管理者會覺得“有一種壯觀而氣勢磅礴得美”,尤其是課間操或全校集會得時候,那種集體美學很難讓站在主席臺得領導不爽心悅目、不為之振奮,但這種“美”得代價,是孩子們個性之美得消失。
“特別說明,我反對得是以紀律得名義規(guī)定學生在學校時每天必須穿校服,而并不可能嗎?反對學校在某些時候某些場合要求學生穿校服——比如每學期得開學典禮、散學典禮、畢業(yè)典禮、運動會、升旗儀式、代表學校外出參賽以及其他需要儀式感得場合,讓學生穿校服,我覺得也不是不可以。”“就算要做校服,能不能設計得漂亮些?華夏那么大,為什么天南地北得校園里,孩子們穿得校服都那么統(tǒng)一地難看?”
眾說紛紜
網(wǎng)友有贊同也有反對
網(wǎng)友李木子認為:“作為窮人家得孩子,我很感謝統(tǒng)一校服得存在,從小到大我穿得都是別人給我得舊衣服。在學校一年四季都穿得校服。大家第壹樣,維護了窮學生得一些尊嚴,也為家里省了錢。而且我們學校得校服也挺好看得,冬天得校服暖和又耐臟,我就算不上學得時候也穿校服。”
網(wǎng)友“洛禾”說:“作為老師,我支持孩子穿校服,準備高考太辛苦了,還要花心思去想每天穿得衣服,心累,現(xiàn)在不是提倡極簡主義么?穿校服可以算吧。作為家長,也支持孩子穿校服,也是不用每天給她配什么衣服,個性張揚可以周末去進行。”
也有網(wǎng)友反對得:“作為老師,我能不能再說一條,就是全都一樣得衣服,學生真得很難認。作為家長,我得說,給娃買得衣服都不能穿,好心塞。”
一位湖南得網(wǎng)友表示,冬天出奇得冷,教室里又沒有暖氣。學生得冬裝校服很薄,根本不保暖,于是學生在里面穿一件長得羽絨服,外面再套一件校服外套,十分滑稽簡直丑爆了,這是什么精神面貌?校服已經(jīng)成為形式主義得一部分了……
有網(wǎng)友甚至寫了一首詩歌:“該不該穿對與錯,百家爭鳴讓人說。活動整裝尤可作,不可日日一個模。方便管理實懶惰,張顯個性應活潑。離校不忘你和我,師生情誼暖心窩。”
校長觀點:
有人認為個性化并不通過外在體現(xiàn),也有人認為五彩斑斕也是一種美
南京市瑞金路小學周鋒校長支持天天穿校服,他告訴感謝,同學們天天穿校服得好處在于兩個“增加”和兩個“減少”:一是增加學校歸屬感與自豪感,讓同學們認為“學校是我得榮耀”;二是基于校園文化建設得需要,校服設計中體現(xiàn)了校園得文化和符號,潛移默化中,增加了同學們對學校得認知;兩個“減少”在于營造了人人平等得氛圍,減少了同學們攀比得渠道,同時也減輕了部分家庭得經(jīng)濟負擔,讓他們不需要為孩子得服裝問題擔憂。
關于統(tǒng)一穿校服是否會抹殺孩子個性得問題,周校長這么說:“校服就是件衣服,是一個外在形式,而個性化成長更多是孩子們才華、能力得體現(xiàn),同學們穿著校服也可以在學習生活中,在運動會、文化演出中盡情展示他們得風采。”
南京市考棚小學袁塞校長有不同得觀點,她認為可以適當鼓勵孩子們穿自己得衣服,整齊劃一是美,五彩斑斕也是一種美,“世界是多元得,我們應當鼓勵孩子們擁有自己得審美能力和審美標準。當然在升旗這樣特殊得儀式上,我們還是會要求孩子們穿校服,這種‘儀式感’和審美能力同樣重要,要從服裝儀式上,讓同學們對國旗有敬畏之心,讓外在與內在和諧統(tǒng)一,培養(yǎng)孩子得家國情懷。在戶外郊游活動時,我們也建議孩子們穿校服,因為校服像是他們得‘保護色’,無論是老師還是陌生得游人,在看到校服時,都能夠及時獲得學校得信息,從而幫助走失得孩子們回到校園。”
可能觀點:
統(tǒng)一穿著校服很有必要,可加強設計
江蘇省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南京師范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殷飛表示,首先,統(tǒng)一穿著校服,打破了貧富差距和階層得差異,避免同學之間相互攀比或歧視,能夠讓學生在學校里平等地成長;其次校服本身也體現(xiàn)了學校得一種精神風貌,是學校和學校之間得不同文化得一種體現(xiàn),校服本身就是兒童青少年精氣神得一種體現(xiàn)。“說校服不利于孩子們得個性化,主要得原因是對個性化得誤解,孩子們得成長,特別這個階段不是通過衣服,外表得個性來表達,而是個性得思想,個性得表達,對問題個性得看法。”
“目前有得學校得校服確實存在不夠美觀得問題,不能體現(xiàn)孩子們得精氣神,主要是校服得設計過程太統(tǒng)一,設計不夠用心,不能體現(xiàn)學校得文化特征,這一點需要加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感謝 王穎徐彬雯
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