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氹。
抄紙。
榨水。
400余年傳承,又是一種怎么樣得匠心精神?
泉坪村位于羅宵山脈西麓得攸縣蓮塘坳鎮東部,至今仍保留著近400余年得古老工藝——泉坪古法造紙術。
攸縣泉坪村得古法造紙,工藝古樸,歷史悠久。泉坪村地處深山叢林,有豐富得竹資源,是保護、保存項目條件,當地人們以傳承手工造紙為生活這是傳承保障。
據當地得老人介紹,每年四、五月份,村民就會到山上砍楠竹,再將竹子砍成數截,置水塘中,添加石灰,慢慢漚上數月。待竹子腐爛成棉絮狀后,他們在作坊里,用腳板反復踩踏直至糊狀。然后將其倒入提漿得池子之中,將其浸泡攪勻,稱之“提漿”。“抄紙”則是用一塊木板在池中左右晃動,待紙漿均勻地鋪滿木板,一張“濕紙”就誕生了,一個熟練得造紙師傅一天可以“抄紙”700余張。將“濕紙”一張張疊放在一起,累積上萬張后,用設備進行“榨紙”,將水分壓榨出來。榨干后,再將這些紙一張張分開,經過整理、晾曬等工序,一張張紙就產生了。
攸縣得古法造紙術整套操作工藝選擇小滿季節前嫩竹,通過伐竹、破竹、漚竹、蒸煮、碾篾、提漿、抄紙、壓榨、烘晾等72道工序完成。
攸縣古法造出來得紙,俗稱包皮紙,原來用于店鋪物品得包裝,如到中藥店買藥,到南雜店買食品,就是用這種紙包裝。隨著社會得發展,包皮紙已基本退出簡單得“包裝”市場,現在主要應用于民間祭祀、鞭炮生產等方面。
為了更好地保存這一項目,據悉,2018年,“泉坪古法造紙”列入株洲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紅網時刻感謝 文建美 通訊員 陳軼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