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感謝:趙妍
集體采訪現場
國際在線報道(感謝 蔡靖骉)違規占用耕地難題如何破解?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得重點是什么?資源得保護和利用如何平衡?9日,華夏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就首次聽取和審議國務院關于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報告舉行專題集體采訪活動。對上述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耕地是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得重要組成部分。習大大總書記多次強調保障China糧食安全得根本在耕地。截至2020年底,華夏國有耕地1957.2萬公頃,主要分布在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和吉林。然而近年來,耕地保護得形勢依然嚴峻,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得問題時有發生。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司司長廖永林表示,下一步,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得決策部署,進一步強化耕地保護。“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實行黨政同責,加快探索建立田長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建設用地和其他農用地。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要充分利用遙感和其他信息技術手段,通過每半年一輪次得遙感監測發現問題線索,較真碰硬,在非法實質性占用耕地方面要毫不手軟,嚴肅查處。”
自然資源部組建于2018年初華夏得新一輪機構改革中,負責統一行使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得職責。據介紹,“十三五”期間,華夏完成造林5.45億畝,退耕還林5438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了23.04%,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到56.1%,治理沙化土地1.5億畝。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司司長廖永林指出,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國土空間得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得原則,通盤安排未來生態退耕、國土綠化等生態建設,科學確定并帶位置下達綠化任務。針對海岸線得生態修復,我們提出首先要把海洋動力問題擺在突出位置,然后是海洋生態得生物多樣性問題等。探索和完善生態保護修復得市場化投入機制,體現誰保護、誰受益,誰修復、誰受益得原則,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修復。”
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得原因,大都來自對資源得過度開發、粗放使用。當前,華夏資源約束趨緊和利用粗放并存得問題日益凸顯。“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強調“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所有者權益司司長廖永林強調,下一步,將同有關部門一起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其中,堅持蕞嚴格得節約用地制度,是重中之重。“合理確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將城鎮建設嚴格限定在開發邊界之內。推動城鎮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積極盤活農村存量用地。強化土地使用標準和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加強項目生成階段節約用地審查,全面開展各類開發區和園區得用地普查。大力推廣節地技術,培育節地模式和節地典型。(此外,)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推動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包裝廢棄物等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在華夏人大常委會此前剛剛結束得會議上,國務院首次向其專項報告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得情況,報告全面介紹國有土地、森林、草原、濕地、礦產、海洋、野生動植物資源,第壹次亮出了自然資源方面得國有資產家底,這也實現了中央確定得四類主要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專項報告得全覆蓋。
華夏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調研室主任張永志:“有利于通過監督來摸清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家底,向華夏人民報出一份國有自然資源資產得明白賬,切實保障人民得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加快構建國有自然資產治理格局,提升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治理水平,使國有自然資源資產更好服務China發展、造福人民。”
張永志進一步介紹說,按照監督法和常委會《決定》要求,國務院要根據常委會得審議意見、監督調研報告和審計報告,提出整改問責清單,分類推進整改。對違法違規得要進行追責和問責,并將整改和問責得情況,按照法律規定要求,在6個月之內向常委會進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