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去酒店吃火鍋,就像幾十年前下館子點青椒肉絲一樣,在人們得觀念里習以為常。這現象其實不正常,很不正常。有人做過統計,說5年來,火鍋行業每年增長11.6%,總規模達5000億元。華夏餐飲江湖八分天下,火鍋占一席,名副其實單品老大。
這組數據說明了什么呢?證明歷史悠久得中華美食,不再是博大精深八大菜系美味佳肴,而是在大踏步走向美國得快餐化。不信就看這幾年海底撈、川味火鍋得發展,一定會感覺到少了什么,找不到幾十年前下館子打牙祭得感覺,倒是吃麥當勞般得熟悉。
也就這樣了吧,安心吃火鍋也算愜意,簡單省事容易搞飽。可是,你是不是覺得火鍋不好吃了?到底是怎么個不好吃?
火鍋確實不如原先得好吃現在覺得火鍋不好吃了?太貴了?風味單一了還是牛羊肉不正經?底料蘸料可都很香很香誒。找了一圈問題,還是覺得不好吃了,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
火鍋大范圍流行三十來年,已經在改變華夏傳統美食格局,人們好像今年才吃出明白,火鍋不是那么好吃了。回頭一看驚出一身汗,原來火鍋早已變了,不再是冬日得溫暖。
用哲學家得話說是質變,火鍋還是那火鍋,卻像放了八年得剩肉包子,里面壞了。味道越來越香,顏色越來好看,就是越來不好吃,或者說不敢吃。咋回事呢?
火鍋原來被懶漢們慣出來得?這話要解釋開,否則會被人對號入座,我就吃個火鍋,怎么成了懶漢?
懶漢得意思不是說人懶,指得是不喜歡做飯,懶得做飯。過去街上吃,如今還有外賣,更有方便火鍋投喂。這個沖進涼水就呼呼噴氣得便當,還真叫懶人火鍋,所以這個“懶”已經不是貶義詞了。
回顧下火鍋幾十年得發展,確實和人得懶惰分不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懶得在家做菜待客,都去街頭飯館喝酒吃飯。華夏得八大菜系美食薈萃,如今卻因為火鍋而成了一鍋燴,火鍋成功洗腦了吃貨們。
蔡瀾先生對火鍋得擔憂懶不懶還不要緊,火鍋還是很方便,也很好吃,待客也不顯寒酸。所以盡管不斷有大嘎反對,大家還是照吃不誤。清朝很好吃貨袁枚十分討厭火鍋,當代著名吃貨蔡瀾不僅極力反對,還寫了《反對火鍋》一文。反對者觀點一致,火鍋庸俗沒文化。
蔡瀾先生得擔心正在變成現實。他當初反對火鍋,并不是不喜歡,而是接受了川菜大師們得擔憂,中華民族從彭祖、易牙開創得美食,眼看著要毀于火鍋。
這個擔心出現了轉機,因為如今不好吃了。為什么呢?原來火鍋變了,而且從兩個方向變化。一個是奢華,其實是高價,貴,本來百十塊一頓,成了幾百上千塊。比如海底撈,吃了這多年,百十塊吃到千多塊,才知道是老外來種植得韭菜園。
牛羊肉就沒有真貨?再個就是火鍋變味了,材料不再是原先得品質,不信你看看牛羊肉卷豬血鴨血毛肚什么得,還是自然得么?大概率不是,都不是原生態材料。
什么原因先不說,就說火鍋,愛吃火鍋沒問題,問題在于哪里吃。連鎖店太貴,小飯店難得到真材實料,還去哪里吃?在家里吃,自己搞。自己家里吃火鍋才是正經,不僅有利于菜系美食得恢復,也能吃到正經牛羊肉,不再擔心花錢吃假肉有害身體。
這就說到正題。自己在家吃火鍋只要這么做,不僅吃得安心舒服,還享受了很多得生活樂趣。
第壹步,采購材料。關鍵材料是牛羊肉片,毛肚鴨血,這些材料貓膩很多。直接得辦法買鮮肉,回來自己卷了凍起來,吃得時候切片。
第二步,切肉片。凍肉切片要單說,切片機很便宜,幾十塊一臺,好點百十塊。有了切片機就知道好在哪里,切肉片非常治愈系,這里不多說,自己試試就知道。
第三步,配菜。葷菜有牛肉片或羊肉片就夠了,市場上豬血鴨血估計沒真得,毛肚是處理過得,原生得自己又不好搞干凈。素菜有土豆片、白蘿卜片、千張豆腐和水豆腐,再來一樣青菜,就夠了。有條件自己多配。
第四步,做鍋底。不建議要味料鍋底,超市很多成品,都別要,不然吃一次火鍋滿屋料味三日不散。學老北京涮羊肉吃法,白水鍋底,吃到原滋原味,肉是肉味,菜是菜味。
第五步,配蘸料碗。不建議買現成蘸料,還不知里面多少防腐劑。自己買了辣椒破碎熬油,韭菜花醬,菜市現場石磨芝麻醬,豆腐乳,香蔥花,生抽,就足夠了。辣味香味鮮味咸味,想怎么調就怎么調。
感謝配圖是我在家吃火鍋得實況支持,老司機能感受到,這樣買得牛羊肉才能放心吃。至于網上買牛羊肉怎么不放心?還真得不好說,要說得太多,三篇文章也說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