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報·青春上海感謝 范彥萍
上海各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聚焦老年群體,持續推出精細、多元、智能得養老服務舉措,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不再是數字化時代得“局外人”,切實提升老年人群得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青年報·青春上海感謝從靜安區獲悉,其精準識別老人需求,優化配置養老資源,積極推進“樂齡家園”品牌建設。
打造“樂齡家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品牌
針對靜安養老服務設施分布不均衡,各街鎮為老服務設施建設和布局模式存在較大差異等情況,靜安區從頂層設計上制定出臺了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與運營扶持政策,著力打造功能豐富、服務高效得“一站式”綜合型服務點位;街鎮層面深挖潛力,重點推進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和長者照護之家建設;居委層面因地制宜,重點推進“樂齡家園”助老服務站和社區老年活動室建設,“中心+站點/活動室”得“15分鐘樂齡生活圈”網絡基本覆蓋到位。
截至目前,靜安已有養老機構(含長者照護之家)46家,已建養老床位7074張,其中認知癥床位294張;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23個、長者照護之家19個、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29個;“樂齡家園”助老服務站70個,標準化老年活動室225個。
圍繞養老床位增量優質,靜安區還將繼續推動空間資源向養老傾斜,在“十四五”期間新增3000張左右養老床位,聚焦護理型和認知癥床位,每年改建認知障礙照護床位100張左右,“十四五”末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總床位數比例達到60%以上。
靜安區地處中心城區,為了利用有限得資源解決好靜安老人得養老問題,靜安區一直努力打造與國際靜安相適應得“樂齡家園”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品牌,2019年開始推出十大行動計劃,圍繞織密“樂齡家園”服務網絡、豐富“樂齡家園”服務項目、提升“樂齡家園”服務能力提升全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2021年,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方面,靜安提出年內實現“六個全覆蓋”,即居委會養老顧問服務點全覆蓋和老年人居家環境適老化改造、老吾老-家庭照護能力提升計劃、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康復幫助器具產品進家庭進社區、獨居老人應急呼叫項目街鎮全覆蓋。目前,前四項已提前完成全覆蓋目標。
此外,靜安還積極拓展社會餐飲和養老機構食堂開展為老助餐,推動為老助餐服務多元化供給。今年以來,全區93個為老助餐服務點已完成供餐303.8萬客,供餐能力達到65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得5.14%,保持全市領先水平。
深化醫養康養結合、數字融合
強化醫療聯合體優質醫療資源對養老服務支撐,靜安對接區閘北中心醫院,深化醫養結合服務方案;建立托養機構、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之間得輪轉對接和綠色通道,推進社區醫療護理服務和養老照料服務得有機整合。養老機構、社區托養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百分百,老年人健康管理率81.36%。目前,全區有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12家,取得執業資格得社會辦護理站25家,全區長護險服務對象30798人,長期照護保障日益完善。
不僅如此,靜安還積極探索數字化技術賦能養老服務,通過融合線上線下服務、打造一批養老服務數字化應用場景,破解養老領域高頻急難問題,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在彭浦新村街道開展市“為老服務一鍵通”數字化示范應用場景建設試點,已累計為15.3萬人次提供一鍵緊急救援、一鍵政策和一鍵生活服務。實現高齡獨居困難老年人應急呼叫項目全覆蓋并納入“一網統管”平臺,為老人提供全天候響應和全方位監測。開展老年人“智能相伴計劃”,讓老年人便捷獲取養老服務信息和智能陪伴服務,累計增長人數達到91.8%。各街鎮或是通過家居安防智能設備、便民支付卡等硬件設施,或是借助、小程序、APP等移動端打造街鎮養老服務平臺,積極探索數字養老。
此外,靜安還積極推動信息無障礙建設,開展“長者智能技術應用能力提升行動”,各街鎮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等高頻事項,通過線下實景課、線上微課堂、分級教學、課后社群輔導等各種形式為老年人架起跨越“數字鴻溝”得橋梁。目前全區已設立50個“隨申學”項目服務點,提前完成1萬人次長者培訓任務,并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百分百。
青年報·青春上海感謝 范彥萍
感謝:陸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