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特別chinatimes)感謝 陸肖肖 北京報道
擁有全世界一半得鋼鐵產能,卻無法控制鋼鐵主要原材料鐵礦石,是當前華夏鋼鐵行業面臨得困境。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提供得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華夏鐵礦石需求減少1.3%,但華夏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如何防止華夏鋼鐵產業不被 “卡脖子”,是產業鏈需要解決現實問題。
國內鐵礦石需求略降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提供得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華夏鐵礦需求減少,華夏累計生鐵產量6.71億噸,同比減少1.3%;進口礦“價增量減”,1-9月,華夏累計進口鐵礦石8.42億噸,同比減少3.0%,進口金額同比升高62.6%,進口均價179.1美元/噸。
近年來,鐵礦石價格大漲大跌,2019年以來國際鐵礦石價格波動上漲,2021年鐵礦石價格仍然保持上升態勢,在達到230.59美元/噸得蕞高點后,隨著鋼鐵去產能“回頭看”檢查以及粗鋼產量壓減工作等政策影響,華夏需求減少,鐵礦價格逐步回落。
華夏鐵礦資源具有“貧、雜、細”得特點,平均原礦品位31%,多數資源埋深大,需要地采。近年華夏鐵礦石原礦產量整體呈波動下行態勢。
在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得“2021(第十屆)華夏鋼鐵原材料市場高端論壇”上,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新創表示,2021下半年華夏鋼鐵生產放緩,供應寬松,礦價下跌,預計全年均價約160美元/噸。2022年,鐵礦石市場供應寬松,礦價呈下行態勢,預計在80-100美元/噸。中期來看,在鐵礦石供大于求得背景下,鐵礦價格將低位震蕩運行。
鋼鐵原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
華夏鐵礦石資源不足,企業生產自然要依靠進口鐵礦石來生產。近年華夏鐵礦石進口量整體呈逐年上升態勢,2020年進口量11.7億噸,鐵礦石對外依存度80.6%。蕞近6年,華夏鐵礦石對外依存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
另外,華夏鐵礦石進口量得80%來自于澳大利亞和巴西兩國,2020年從這兩國進口量約9.5億噸,約占進口總量得81%,其中從澳大利亞進口占比超過60%。鋼鐵產業鏈上游資源供應呈寡頭壟斷狀態,進口礦受全球四大礦(力拓、淡水河谷、必和必拓、FMG)得高度壟斷,四大礦處于可能嗎?主導地位,掌握著鐵礦得定價話語權。
反觀華夏鋼鐵行業,企業數量眾多,但集中度較低,2020年華夏前10位鋼鐵企業集中度為38.8%,上下游市場地位不對等,導致在鐵礦石定價權方面呈弱勢地位,只能被動接受。
李新創曾指出:“21世紀以來,鐵礦石作為鋼鐵工業關鍵重要得原材料,每年消費量超過14億噸,在鋼鐵產品成本中占比高,但近20年來鐵礦石價格呈N形大幅波動,嚴重影響鋼鐵行業穩定安全運行。鐵礦石供應結構性問題嚴重,定價權缺失,始終成為華夏鋼鐵行業揮之不去得‘魔咒’。隨著國際貿易環境得惡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鋼鐵行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供應風險上升。”
鋼鐵行業需強化鐵礦資源保障
對于華夏鋼鐵行業面臨得原材料現狀,需要行業和企業共同努力,解決好華夏鐵礦石得保障問題。
華夏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建議,要建立有效得市場化行業自律機制,有效維護市場秩序,形成既有能耗和碳排放政策約束,又有行業自律、政府監督有效得符合市場規律和市場要求得新機制。加快鐵資源開發,提升資源保障能力,應加大力度擴大國內礦山資源開發,大力支持再生鋼鐵料回收和循環利用產業鏈做大做強,加快推進海外權益礦開發。
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司長鞠建華指出,華夏礦產資源基本國情沒有變,在China發展大局中得地位和作用沒有變,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得態勢沒有變,應堅守“底線思維、鞏固國內、市場配置、綠色發展、合作共贏”原則,強化重要礦產安全保障,推進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相協調,構建安全、綠色、高效得資源保障體系。
鐵礦石之外,廢鋼也是鋼鐵企業重要得原材料。李新創分析,華夏廢鋼資源產出量已達到相當規模,2020年華夏廢鋼資源總量約為2.6億噸,預計2025年華夏廢鋼資源產生量將達到3.4億噸以上。預計未來5——15年,華夏廢鋼資源產出將逐步進入快車道,未來廢鋼資源將越來越成為鐵礦資源得重要補充,廢鋼替代鐵礦份額總體上將呈現增長得趨勢。
李新創分析,未來一段時期華夏對進口礦得高度依賴局面不會改變,應積極探索海外礦產資源利用方式,同時加強國內找礦力度,穩定和拓展國內礦供應形成多元、可控得資源供應模式。形成戰略供應鏈,強化拓展與上游生產及貿易企業合作,選擇有實力和潛力得原材料生產企業簽訂長期供應協議,形成戰略同盟,共同抵御市場風險,增強雙方經濟紐帶,達到共贏目得。加強海外多資源基地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礦業治理,綜合考慮資源條件、配套基礎設施條件、地緣政治等因素,選擇在多國建立海外資源基地,實現進口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