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圍繞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探索以園區為載體、龍頭為帶動、項目為支撐得機械制造業轉型新路徑,1-10月份,機械制造業實現產值62.8億元、同比增長15%。
強化平臺思維,搭建產業轉型載體
創新園區建設模式
推行“國有公司+產業基金”模式,投入12億元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變企業投資為“政府建設、企業租賃、市場運營、可以服務”。
創新項目招引路徑
探索招商地圖、招商圖譜、智慧服務平臺“兩圖一平臺”招商新模式,建成運營China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昌盛智能工廠等項目,形成百億級智能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創新產業生態系統
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產業生態系統重塑體系,形成研發設計為源頭、智能工廠為終端、周邊30余家上游企業為配套得全鏈條發展模式,提升了園區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強化創新驅動,打造動能轉換引擎
數字化生產
實施“線下自動化、線上云平臺”技術革新工程,建成14個智慧車間,生產效率提高3倍以上。昌盛智能工廠實現生產過程百分百全自動化,制造精度達到微米級;智能鑄鍛中心減少2/3以上人力成本,降低能耗40%以上。
定制化服務
引進華夏首批7個創新創業示范企業之一——寧夏共享集團,建設China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為環渤海鑄造企業提供產業轉型方案。建設工業設計中心,為華夏重汽、博世馬勒等提供零部件研發設計服務。
品質化提升
創新產品品質優化提升體系,浩信集團憑借過硬得產品質量從一家“小作坊”發展成為華夏鑄造行業單項第一名、華夏汽車零部件制造百強企業。
強化系統治理,重塑行業發展格局
改,即改造低端產能
38家產能效率低下但仍有價值得鑄造企業完成設備工藝升級,16家企業營收增長超過30%。
轉,即引導企業轉產
對主動退出但仍有資源、有空間得企業,幫助其利用原有廠房開展二次創業。億潤暖通新上空氣能熱泵智能裝配項目,銷售收入、利潤同比增長20%以上。
入,即入園集群發展
規劃建設高端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園,讓32家在原廠址難以完成升級改造得企業拎包進園。
退,即徹底退出市場
對屬于清理范圍、無改造提升空間得“散亂污”企業,運用協商退出、依法退出兩種形式,穩妥有序實現市場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