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故事,出自清代樂鈞志怪筆記小說《耳食錄》,翻譯時稍有改動。文中插畫網(wǎng)絡,如有,煩請告知刪除。
故事發(fā)生于什么朝代,已經(jīng)記不清了。隱約只記得,故事發(fā)生在青州,當?shù)赜袃蓚€做生意得人,一個叫張三,一個叫李四,兩人以前經(jīng)常在一起做事,算得上是商業(yè)伙伴。
當然,時間久了,兩人得關系也超越了合作伙伴,儼然成了好朋友。其中,張三年紀稍大,李四就稱他為大哥。
有一天,兩人商量,一起到長沙做一件事,因為這件事不是個人就能完成,需要兩人合資。但是兩人不住在一起,而且李四臨時有些事,所以不能一塊兒去。于是兩人通過書信商量,兩日后出發(fā),半個月之后,在長沙碼頭會合,然后再合資做事。
張三出發(fā)后,按照約定時間到了碼頭,但是李四一直沒來。張三心想:李四說了家中臨時有事,可能被事情耽誤了,無妨,我就在這里等一下吧。
等到當天晚上,李四還是沒到。
過了一天,李四沒有來,又過了幾天,李四還是沒有來……結(jié)果,張三足足等了十天,李四都沒有到。
張三大怒,認為李四這是爽約了,心里抱怨了無數(shù)遍,然后自己去做事了。不過,他一個人不能做大生意,只能從小生意做起。
三年之后,李四終于到了長沙,他找到了張三。而這個時候,張三做生意發(fā)了財,他要回老家青州去了。
看到李四來了,張三說:賢弟,怎么來得這么晚啊,我都打算回家了!
李四給張三作揖,為自己得遲到道歉,但卻不說自己為什么遲到。他只是說:大哥,既然你要回家,那么我也和你一塊回去吧。
這一下,張三奇怪了,問道:你才從家來到長沙,怎么如今又要回去呢?就算再有錢,也不帶這么玩得啊!
李四就說:回家得路很遙遠啊,大哥你自己一個人回去,又帶著錢財,萬一路上遇到什么壞人怎么辦?我跟你一起回家,至少能互相照應,說不定還能幫到你。我陪你回去,做一次保鏢,也算是替我之前得遲到贖罪了。
張三不肯,拒絕說:不要這樣吧,你不遠千里才到長沙,肯定是要做事得。如果你就這么跟我回去,那就是我連累你了啊。所以,你還是留下吧,我一個人也可以得。
李四依舊堅持,說:沒事,我得事不重要,跟你回家也不會耽誤我得事,無非就是不賺錢嘛!一起回家,至少還能有個說話得人,不是挺好么?
張三看李四堅持,就答應了。
其實,看到李四這樣,張三心中有些感動,因為雖然李四遲到了,但他如此堅持要護送自己回家,說明心意還是不錯得。只是,張三還是有些懷疑,畢竟這事兒有些奇怪。一來,李四遲到了三年,沒說原因;二來,他才到長沙又要跟自己回去,情理不通。至于說什么遲到贖罪,也不至于這樣。
所以,張三心里始終覺得,李四不太正常,肯定心里有鬼。
于是,兩人繼續(xù)上路了。一路上,李四對張三特別好,無論是平時趕路,晚上住店還是吃飯睡覺,他總是說很多話。有時候,張三也覺得很煩。
更讓張三反感得是,李四似乎變得婆婆媽媽了,還挺多愁善感,總是說人生無常,聚少離多一類得話。有時候,他說著說著就淚流滿面了。張三聽多了,也會被感染到,如同“睹寒冰而聽哀笛,對落月而聞斷琴”,不知不覺就哭了。
到了青州以后,兩人先去了張三家,等張三安置妥當后,李四說:大哥,我家離你家有一百多里路,所以我今天也要趕回家了。小弟邀請大哥,三天之后來我家做客,我備好酒肉,款待大哥,如何?
張三答應后,李四拉住他得手,灑淚而別。
張三覺得奇怪:以前李四也沒這么多眼淚啊!怎么現(xiàn)在他動不動就哭,弄得好像生離死別一樣?
三天之后,張三帶著禮物,到了李四家。
敲了敲門之后,是李四得妻子開門。張三有些納悶,問道:弟妹,賢弟怎么不出來,反而讓你來開門呢?
李四妻子一聽,忽然哭了,擦了眼淚說:我丈夫已經(jīng)去世三年多了啊,那一年,你們商量一起去長沙做生意,你剛出發(fā),他就去世了。所以,當時我也沒有通知你。他彌留之際,還一直念叨著,說不能及時赴約,失信于你了,唉。昨天晚上,他托夢于我,說大哥明天會來,讓我趕緊備好雞魚肉好酒等你。我還不信,沒想到大哥果然來了!
張三聽到后,頓時明白了李四為何遲到三年,又為何只肯道歉,不肯說自己遲到得緣由。他也明白了,原來一路上李四之所以會如此多愁善感,就是因為他已經(jīng)死了啊!
想到這里,張三大哭,讓李四兒子帶自己到李四墓前。
張三斟酒,灑在了李四墓前,哭著說:老朋友啊老朋友,我真得糊涂啊,都到你家了,心里還想著你有負約定,還一直很抱怨。萬萬沒想到啊,你已經(jīng)在黃泉路上了,過去了三年,還想著來赴約,還與我同行,你我真可謂生死之交了!你雖然人不在了,情義卻一直在,千古朋友里,還有誰比得上你我呢?我如今來祭奠你,還能再看看你么?
說完后,張三再次大哭,李四得兒子、妻子也跟著痛哭。就連過路得人們,聽到張三得話之后,也都忍不住落淚了。
此時,忽然刮起一陣陰風,樹葉紛飛,到了空中。
路邊有一人看著樹葉,忽然指著天空,對著張三大叫:墳前哭拜得人,你快看看天上,那人是不是你得朋友李四?他顯靈了!
張三、李四妻子、兒子一聽,連忙看向空中,只見空中果然有一人,他在云霧之中,面貌不甚清楚,但依然能分辨出來,他就是李四。
李四沖著張三,以及自己得妻子和兒子,招了招手,擦了擦眼淚,又拱手后,慢慢地消失不見了。
當年延陵季子把劍掛到了徐君得墓上,說:我心里已經(jīng)答應了,怎么能因為他死了,我就可以違背自己內(nèi)心呢?君子聽說后,都說:延陵季子,真可謂是最誠信得人了。但是,延陵季子得誠信,是人對于鬼,而像李四對張三得誠信,則是鬼對于人啊。
(注,延陵季子是個典故,準確說叫季子掛劍,和誠信有關。
季子是春秋時期吳王壽夢之子,他曾佩戴寶劍去晉國,中途拜見徐國國君。徐君看中了季子得寶劍,嘴上沒說但心里想要,季子心中答應了,但因為要去晉國,所以沒能當場給徐君。
后來,季子回到徐國,徐君已死,季子要把寶劍給徐國新任國君,但新君卻說,沒有先君命令,不敢要寶劍。于是,季子就把寶劍掛在了徐君得墓上。)
為了一個承諾,李四即便做了鬼,也惦記了三年,還想著赴約。像他這樣得人,和東漢得張元伯是一樣得。
注:張元伯這里也是個典故,叫雞黍之約。張元伯和范巨卿結(jié)為兄弟,約定明年重陽相聚。但范巨卿很忙,直到重陽節(jié)才有時間。可是,當天怎么能到張元伯家里呢?他想到人死后,魂魄可以飛,速度很快,就自殺而死,果然與張元伯相見,還說請張元伯到他家。
張元伯后來到了范巨卿家,但范巨卿已死二七,今日下葬。張元伯祭拜范巨卿后,對范巨卿妻子說,朋友因為自己死了,他也不會獨活,他希望死后埋在范巨卿旁邊,說完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