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從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文保部門獲悉,該縣日前在臨城鎮(zhèn)黑沙二村得修路工地發(fā)現(xiàn)一座古墓。文保人員對古墓進行了清理發(fā)掘,出土一方唐代咸亨元年墓志銘及部分陶俑殘器,墓志銘距今已有1352年歷史。
邢臺市臨城縣日前出土得墓志銘。
這方墓志銘出土時志蓋、志石兩塊扣合,保存完好。墓志銘為青石質(zhì),方形盝頂式,志蓋邊長41厘米,頂部浮雕一只臥兔,志石邊長39厘米,正文陰刻楷書,豎式14行,滿行14字,共計209字。隨葬品為素燒白陶質(zhì),部分器物有彩繪,器型有陶俑、陶獸、陶碗、陶馬、陶車等。
根據(jù)墓志銘記載,解君,趙州房子縣人,大唐咸亨元年十月三日,遷葬于本縣東七里,泜河邊。
邢臺市臨城縣日前出土得墓志銘。
臨城是千年古縣,據(jù)《臨城縣志》記載,臨城西漢時設(shè)縣,名房子縣,北齊天保七年并入高邑縣,隋開皇六年從高邑縣分出,于臨邑故城(今臨城縣南臺村)復設(shè)房子縣,屬趙州管轄。唐天寶元年房子縣更名臨城縣,并將縣城遷于今址。
臨城縣文保所所長索麗霞介紹,臨城縣古稱房子縣,此次出土得唐代墓志銘,較為詳細記載了唐代早期房子縣城址得地理位置。這方墓志銘為研究千年古縣臨城縣得地理沿革提供了佐證史料,也對了解唐代世家文化及喪葬習俗等,具有重要得史料參考價值。
感謝:高博
臨城縣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