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聞客戶端發文人 王世琪 見習發文人 吉文磊
邁向“共同富裕”,縮小“三大差距”,“壓艙石”發揮重要作用。8月13日上午,浙江舉行全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共安排388個項目,總投資達5692億元。其中,山區26縣的項目占比超過三分之一,非比尋常。
五個月內的第二批
這批項目,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
今年浙江首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的時間為3月17日。
從2016年浙江第一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以來,一年中兩次集中開工間隔不足5個月的情況并不多見。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起步之年。這樣的戰略機遇期有必要采取超常規的力度。”浙江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間隔時間短,此次集中開工活動還有一大特點:
往年類似活動,都會以“擴大有效投資”為主題,但這次圍繞“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
如此緊密的安排和鮮明的主題,涌金君深深感受到浙江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緊迫感。
自《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公布以來,浙江扛起歷史使命,掀起了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浪潮——
省委十四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謀篇布局;
《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了示范區“每年有新突破、5年有大進展、15年基本建成”的進度表;
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暨山海協作工程推進會找準示范區建設的“題眼”……
“實現這些目標,要做好重大項目滾動接續建設,發揮重大項目壓艙石作用。項目早動一步,就能更快在示范區建設中發揮作用。”浙江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以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為新基點,此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安排基礎設施項目80個,占比21%;安排增進民生福祉的保障項目134個,占比34%;安排促進提檔升級的產業發展項目174個,占比45%。
十一兄弟揚長補短
浙江省11個設區市發展水平不同、自然稟賦有差異,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扮演的角色也不盡相同。
涌金君了解到,此次集中開工突出共同富裕標志性項目打造,各設區市分別確定既有共同富裕底色,又體現地方特色的現場開工項目1個、特色項目2個,各有側重,揚長補短。
一聲開工令下,各類施工車開始運作,位于杭州市余杭區的云城項目破土動工。
這個總投資116.4億元的項目建成后,將為杭州居民提供一站式城市生活、工作和休閑空間。“通過西站樞紐的交通輻射功能,云城的有效影響范圍還將擴大至長三角都市圈,助推長三角一體化共同富裕和現代化建設。”杭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通過11個現場開工項目,涌金君發現,杭嘉湖等區域發展較為協調的設區市,將側重點放在產業項目上。
比如嘉興選擇了阿里巴巴長三角智能計算基地項目;湖州選擇了蜂巢能源科技(湖州)年產15GWh動力電池項目。那些山區26縣較多、區域發展差距較大的設區市,則以基礎設施建設與民生項目為主。比如衢州選擇了柯城鹿鳴社區項目;麗水選擇了235國道云和段改建工程。
“我們希望通過重大項目建設,在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擦亮‘金名片’,構筑新優勢。”衢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今年5月公布的2021年未來社區創建名單中,衢州的入選社區數僅次于杭州,此次選擇未來社區項目作為現場開工項目,就是為了進一步發揮優勢,把衢州打造成一座聚焦人全面發展的宜居城市。
埋下產業的種子
山區26縣能否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能否取得標志性成果,事關現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全局。
7月19日,浙江省委召開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暨山海協作工程推進會,會上明確提出實施牽引型重大項目建設行動,加快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產業項目和重大社會事業項目。
此次集中開工,正是對這一部署的有力執行——
山區26縣均有項目參與,總共130個項目占全省總數的33.5%,其中產業發展項目最多,有56個。
位于麗水市青田縣方山鄉奇云山的奇云智競云谷數字產業建設項目總投資60億元。
項目建成后,將吸引100家以上超知名游戲開發公司設立創新研發基地,每年孵化50家游戲創新企業,培育3000名高端產業人才,提供就業崗位超5000個。
除此之外,還有溫州智業年產20萬噸節能環保材料項目、浙江創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5000噸巨芯冷卻液項目、意芯半導體存儲芯片封測項目等一大批綠色低碳的新興產業項目落地山區26縣。
“這些項目,大部分是典型的生態創意經濟。山區利用豐富的生態優勢資源,通過遠程辦公條件和都市區外溢效應,招引項目,開展創意、創業、創新活動。”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秦詩立表示,這樣的經濟形態不僅有助于推動山區數字經濟發展,也有助于推動山區以新生產力布局拓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
“發展產業,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山區26縣的造血能力。”
浙江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幾年,山區26縣在“富民”上成效顯著,但共同富裕聚焦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做大產業擴大稅源。
“從富民邁向強縣,始終繞不開產業。這批重大項目,正是山區26縣跨越式發展的種子。”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