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古代我國的。
在很多人眼里,除了這四樣之外,就只有一些小發明。實際上,古代我國人的智慧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經現在研究發現,我國古代發明在科學發現與創造領域、技術發明領域、工程成就領域,其中85項發明依然在今天我國和世界范圍內產生著影響,
干支紀年月日法--商代采用干支紀日,春秋以后有部分地區以干支紀年,漢代以后采用干支紀月。
陰陽合歷 --商代后期開始,對農業發展影響大。
圭表 --利用日影進行測量的古代天文儀器,制定節令,對陽歷年以及二十四個節令的日期,是農事活動的重要依據。
籌算 --古代以籌為工具記數、列式和進行數與式的演算的一種方法。
小孔成像--對光沿直線傳播的第一次科學解釋是墨子,他做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
雜種優勢利用
二十四節氣 --起源于戰國,成熟于西漢初期。
盈不足術--古代解決盈虧問題的一種算術方法,用盈不足算法解決盈虧類及更復雜的問題。盈不足術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在歐洲數學發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后來逐漸在我國失傳。
馬王堆地圖 --地圖上用粗細變化的線條,詳細地繪出了當地的30余條河流,還在河口處標注了名稱。山脈,居民點都用不同的線條進行了標注。《駐軍圖》用3種顏色繪制居民點和當地的軍隊部署,并用黑紅色雙線勾框標明軍隊駐地。
本草學--醫書,是生物分類學的前期階段,記載作為藥用的生物。
勾股容圓 --幾何問題,直角三角形中內切圓問題。
方程術 --解線性方程組的消元算法。
天象記錄--古代太陽黑子、彗星、流星雨和客星的記載。其中有些在現代天文學的研究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經脈學說 --即研究人體經絡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系的學說。
四診法--戰國名醫扁鵲總結出來的診斷疾病的四種基本方法,即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總稱"四診".
方劑學 --治病與方劑配伍規律及臨床運用,專門研究藥物配伍與提高臨床療效的學科,辨證審因,按照組方原則,選擇恰當的藥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適的劑量、劑型,用法。
制圖六體 --地圖制圖學理論,涉及比例尺、方位和距離。
律管管口校正 --音樂問題,音高的標準,不解決這個問題,音樂就無法和諧好聽。
物不知數--我國古代著名算題。也叫大衍求一術,也稱"剩余定理",屬現代數論中的一次同余式組問題。
敦煌星圖 --《全天星圖》星圖對赤道區域的星和對北極附近的星采用兩種不同的畫法,赤道區域用圓柱投影的方法,北極附近以天際為中心,將球面投影于平面,這種方法類似國外的麥卡托圓筒投影法。敦煌唐代《全天星圖》的出現,證明了我國天文學家使用圓柱投影的時間要比麥卡托早800多年,可見敦煌星圖在畫法上是相當先進的。直到現代畫星圖仍然采用這種方法,公元8世紀初
潮汐表--涉及漁業、水產養殖業、農業、鹽業、資源開發、工程建設、測量,航運,水道和港灣建設要掌握潮汐變化規律。
法醫學體系
正負開方術--求一元高次方程數值解的方法。
天元術---利用未知數列方程的一般方法,與現代代數學中列方程的方法基本一致。
垛積術--古代用于天文歷法,高階等差級數求和。
四元術 --古代四元高次方程組解法,即近代多元高次方程組的分離系數表示法。
等程律--有關音樂,世界上通用的把一組音(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鄰兩律之間的振動數之比完全相等,亦稱“十二等程律”。
《本草綱目》
系統的巖溶地貌考察
水稻栽培
豬的馴化
粟的栽培
含酒精飲料的釀造
髹漆技藝
養蠶
繅絲技術
大豆栽培
青銅器的鑄造塊范法
竹子栽培
茶樹栽培
柑橘栽培
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 -我國以生鐵為本的鋼鐵冶煉技術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農業分行栽培--即壟作法.
青銅弩機--屬于我國古代的工程技術發明,在公元前就成為我國軍事中的重要武器,直至1100年才傳入歐洲。
疊鑄法 --也叫層疊鑄造,可以一次得到多個相同鑄件。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節省材料和金屬。
多熟種植 --在一年內于同一田地上連續種(收)兩季或多季作物的種植方式,又稱“復種”,是作物種植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集約化。
造紙術
胸帶式系駕法--對牛馬等畜力在農業耕作和曳車使用時的綁系方法,有利于畜力的使用與發揮。
溫室栽培
織絲綢的機器提花機
指南車
水碓--借水力舂米的工具,利用水碓,可以日夜加工糧食,養活更多的人口。
針灸
新莽銅卡尺--王莽時代的青銅卡尺與現代游標卡尺驚人的相似之處。
風扇車--能產生風的機械,也叫"揚谷器"。發明于漢代,由人力驅動,用于清選糧食。
地動儀
翻車--漢代的一種機械提水工具。
水排--利用水力鼓風鑄鐵的機械鼓風機。
瓷器
馬鐙
雕版印刷術
轉軸舵 --舵是用來控制航向的船尾操縱工具。船尾舵可以繞軸轉動,在唐之前,我國已經出現舵葉面繞軸轉動的船尾舵。
水密艙--用隔艙板將船艙分成若干個互不相通的獨立船艙,即使某一船艙破損進水,也不致于波及其她船艙,提高船舶的抗沉性。
火藥
羅盤
頓鉆--交替升起和降落鉆具在硬巖石中鉆孔的一種方法。井鹽深鉆汲制技藝。
活字印刷術
水運儀象臺 --北宋建造的大型天文儀器系統,集渾儀、渾象和計時裝置為一體,她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將水輪、齒輪系、控制機構、計時器、渾象和渾儀等集成為一個機械系統,反映了設計復雜機械的高水平;發明了由桿系與秤漏等構成的控制機構。其功能相當于近代機械鐘表的擒縱機構。
活塞式風箱 --鼓風設備從皮囊到木扇再到雙作用活塞式風箱,不同熔煉爐所用風箱的大小尺寸不同,其中有只需一人操作的小風箱,也有需 " 合兩三人力 " 操作的大風箱,特別是 " 炒鐵爐 " 上所用的風箱更大。
火箭
火銃--最早的槍,是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她的出現,對后來的戰爭形式和軍事技術的發展開展了新的篇章。
人痘接種術--明代發明了人痘接種術,人痘接種,人工特異性免疫法一項重大貢獻。
曾侯乙編鐘
都江堰
長城
靈渠
秦陵銅車馬
--兩套車馬整體設計嚴謹合理,零部件組裝搭配巧妙,7000個零件,組裝成行駛系統、牽引系駕系統、車身系統和多種雜器和附件。讓車輛的運轉與載荷分布、輪輻輪轂連接強度,甚至附件操控等諸多方面實現完美融合。
制造運用渾鑄、鑄接、鑄焊、拉絲、鑲嵌、鏨刻、拋光等熱加工、冷加工和裝配等多種高難度的工藝。
安濟橋
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于公元7世紀初貫通,京杭大運河于1293年貫通。
布達拉宮
滄浪亭
滄州鐵獅
應縣木塔
紫禁城
鄭和航海
我國人的發明創造全部不只這85項,還有更多,但有的只是在某一個領域有重大影響。
如機械與儀器,有琢玉輪(工藝用具)、犁鏡(農業用具)、走馬燈(玩具)、記里鼓車(用記錄車輛行過距離的馬車)、磨車(糧食加工機械)、秤漏(計時儀器),立軸式大風車(利用風力的機械工具)等等。
可以看出,秦漢是我國古代科技重要的發明期,而盛唐科技創造成就并不突出,被認為偏安積弱的宋代,可稱發明輝煌時期。到元帝國以后,我國古道發明的高峰期已然過去,明朝科技發展緩慢,但依然有有影響深遠的六項重大成果,比如十二等程律、《本草綱目》分類體系、系統的熔巖地貌考察、人痘接種術、紫禁城和鄭和航海。
清朝才是我國科技徹底落后的時期!清朝的文字獄制造文化恐怖,對科技發明不重視,才讓我國科技徹底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