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各品牌商紛紛在線上線下進行最后的沖刺。我們知道,這個節日早已不是獨屬于情侶們,多的是單身一族為折扣而“折腰”。于是,賣什么和怎么賣,成為了品牌商尤為關注的話題。
那么,時至化妝品七夕營銷還能靠什么“征服”消費者?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
首先,最為普遍的依舊是文案海報和視頻。這種玩法看起來很老套,但結果往往“真香”,關鍵在于如何將品牌理念與宣傳主題合理融合,若強行拉到一起,消費者便會迅速做出反應,不選購、退貨等即為常態。
當然了,一些品牌商在這方面還是做得不錯的,比如之前520,珀萊雅攜手單向空間、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一條名為《致愛里的勇敢者》的視頻。其成功表現在,直到今天仍被營銷界拿出來剖析。對此,小編認為,正因為深刻,所以值得咀嚼。短短3分6秒的視頻,拋出“愛情是人生的必需品嗎”“我們是什么時候學會愛情的”等問題,讓單身和非單身的群體都產生共鳴。而最終的“敢愛,也敢不愛”也和品牌理念“趁年輕,去發現”不謀而合。
其次,直播間依舊是消費者購買七夕禮物的重要地帶。2021年被稱為“直播元年”,至今更是得到越來越多品牌的青睞,企業總裁、品牌大使、時尚博主等到直播間做客的現象也變得熱門起來。加之現在,男生送女生禮物,已不止單品那么單調,高價美妝產品開始呈現爆發趨勢,NARS、海藍之謎均入榜TOP20,所以,不少品牌商也會在直播間上架“七夕盲盒”“奢寵禮盒”“首發特別款”等產品。例如,雅詩蘭黛就推出七夕限定“Love on the Edge”彩妝系列,包含限定八色眼影盤、DW持妝氣墊和一支口紅。
實際上,在小編看來,這些基本是換湯不換藥,只不過節日到了,優惠氛圍多少也要搞起來。
前面兩點是針對線上,最后要說的是線下。小編逛了幾間門店,發現主旋律還是促銷活動,像99減50,299減100之類的活動隨處可見,此外,掃碼加入社群還能加贈各種小樣,通常是由導購添加微信,再拉入群,并且他們的名字還有點好聽:通常是福利官或寵粉官。而對于消費者,尤其是單身的消費者而言,進這個群,以后能領到多少福利并不重要,眼前能薅到羊毛就足夠了。
依小編之見,門店品類多了,才能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另外,試用裝要夠全面,不難發現,在一些化妝品專營店中,產品體驗往往只有那么幾款,消費者試來試去終究難以調動購買欲望,而像調色師這種新物種集合店,基本上每種產品都有試用樣品,這也大大延長了消費者在店的逗留時間,增加了成交的機會。
總而言之,七夕掀起的“浪漫經濟”必然會帶來一波銷量,然而,在銷售額一路狂奔的同時,等到節日結束,氣氛迅速冷卻,這一切又該怎樣收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