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日,筆者重拾學習了一下初中的完全平方公式知識,猛然設問自己一個奇怪的問題,文理科真有嚴格之分嗎?文科生感性而理科生理性么?
話說人生的文理科之分,是從中學時代開始的,那時擅長數(shù)學的則選擇理科方向,而擅長語文的而選擇文科方向,自此文理科生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方向,文理科真的是不同的方向嗎?
在讀書時代,筆者是一個妥妥的理科生,喜歡數(shù)學、擅長理性思維、數(shù)學逢考必稱心;反之,不喜歡語文、不擅長感性思維、語文逢考必糟糕。高考是人生的第一大考,大學畢業(yè)之后,先從事“理性”工作,后從事“文理結(jié)合”工作,突然發(fā)現(xiàn)文理真不是涇渭分明之分的,兩者都擁有一樣的邏輯框架與思維,和而不同的一點區(qū)別是:前者是邏輯偏發(fā)散創(chuàng)意,后者是邏輯偏慎密推理。
以下面的兩首詩詞,說說筆者認為的文理的“和而不同” -- 同根同源、外形不同:
一、數(shù)學
數(shù)數(shù)理學
數(shù)學之美,美在數(shù)字;
數(shù)學之善,善在表達;
數(shù)學之靈,靈在運用;
數(shù)學之韻,韻在創(chuàng)造。
二、語文
語言文辭
語文之美,美在文字;
語文之善,善在表達;
語文之靈,靈在運用;
語文之韻,韻在創(chuàng)造。
上面啰嗦啰嗦了半天,言歸正傳,切回正題。數(shù)學之美,尤以代數(shù)為之最;代數(shù)之靈,以完全平方公式為典型之代表。
說說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東東,曾經(jīng)莘莘學子的家長們,估計不重新溫習的話而肯定忘記了吧,她的定義如下:
(a + b)2 = a2 + 2ab + b2
(a - b)2 = a2 - 2ab + b2
先用代數(shù)的方法證明,
a2 + 2ab + b2
= a x a + a x b + a x b + b x b
= a x (a + b) + b x (a + b)(乘法分配律)
= (a + b) x (a + b) = (a + b)2
同理,
a2 - 2ab + b2
= a x a - a x b - a x b + b x b
= a x (a - b) - b x (a - b)(乘法分配律)
= (a - b) x (a - b)
= (a - b)2
再說說平方差公式,跟完全平方公式類似,她的定義如下:
a2 - b2 = (a + b)(a - b)
也用代數(shù)的方法證明,
a2 - b2
= a2 - b2 + ab - ab
= a2 + ab - ab - b2 (加法交換律)
= (a+b) x a - (a + b) x b (乘法分配律)
= (a + b)(a - b)
在這兩個公式中,字母a和字母b都是一個變量,既可以代表一個數(shù)字常量,也可以代表一個單項式或多項式。所以,在做題與讀題時候,一定要快速找到題目中是否有這兩個公式的“影子”,并快速找到分別的a和b是誰,然后這個題目就迎刃而解啦。
好啦,下面分各看一道例題,學習如何運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解代數(shù)題,如下:
一、完全平方公式
當a = - [1 / (2 + √5) ,求代數(shù)式(9 - 6a + a2 ) / (a - 3) + √(a2 - 2a + 1) / (a2 - a)的值。
提示:題中的9 - 6a + a2和a2 - 2a + 1都是一個完全平方公式。
二、平方差公式
已知x = 1 / (3 - 2√2) 和 y = 1 / (3 + 2√2),求y/x + x/y +2的值。
提示:已知條件中,(3 - 2√2)和(3 + 2√2)是平方差公式中的a和b。
至于上面兩道題的解題過程,這里不再贅述,留給讀者朋友們自行練習。
估計大家讀到這里,不僅會問完全平方公式僅僅是數(shù)學知識,跟語文知識有什么關系呢?能這么問問題的都非常的棒。
比如,魯迅先生的人物傳記文章《藤野先生》和朱自清的散文文章《背影》,好比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和b,都有各自獨特的文法即傳記a2和散文b2,以及相同的內(nèi)容組織邏輯框架即分總或總分2ab,假設要算最大內(nèi)容知識則是(a + b)2,要算最小內(nèi)容則是(a - b)2。
說來說去,語文與數(shù)學,即文理科之代表,都是邏輯知識框架,外在表達與表現(xiàn)形式不一樣而已,反觀學習方法論是一致的,即掌握好了邏輯的學習方法論,無論文科學科還是理科學科都可以一樣地學會,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