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核心,只有2個字:變化。
《周易全解》言:“變,是事物的漸變;化,是由漸變而達到質變。”
具體如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本文分享一條實踐《易經》的經驗:一個人,有十二分耐心,常常能成事。
1、緩慢而穩,是規律的節奏。
《易經》的變化,是漸變。
這一條規律運用,書籍上都沒有講清楚。
漸變,意味著緩慢,一步一步,循序漸進。比方說,從1,2,3,4,5……一直到10,是依次而來,這是漸變。
假如,你想從1跳到3,跳到7,這種變化,不是《易經》的變法。
這條規律法則,告訴我們:順應規律的成事,一定是漸變而來的。
來得快的東西,去得也快。
唯有一步一步漸變而來的東西,才能穩穩當當。
2、潛龍勿用,做事要有十二分耐心。
基于易變的規律,《易經》開篇,乾卦第一,就講到“潛龍勿用”。
潛龍勿用,是成事的基礎。
一個人,做任何事情,在開始階段,都應該潛心積累,打好基礎。
現代人做事,常常半途而廢,或者難以成事,根本原因是:急躁,缺乏耐心,難以堅持,沒有等待時機到來,就潦草放棄。
潛龍勿用的時間,需要足夠長,才能緩慢地積累經驗和勢能。
不積累勢能,則不足以成事。
現實中,身邊有太多的誘惑,讓我們分心;自身有太多的想法和欲望,讓我們難以專注。
這是每一個人,都要面臨的挑戰。
潛龍勿用,簡單4個字,要做到,卻何其難。只有十二分耐心的人,才能屏蔽五花八門的干擾,潛心專注,一心一意,做好自己,不忘初衷。
3、穩中求進,緩慢卻常能成事。
明白《易經》的規則,就要去實踐。
首先,要扭轉自己的思維,不要急。
你要評估自己做的事,有多大。大事晚成,小事快成。通常而言,一件事潛龍勿用的時間,需要1-3年。
很多人,才堅持了幾個月,就堅持不下去了。那是因為,他們的思維中,沒有長遠格局。
我自己做事,常提醒自己,不著急。
如果做2年,做不好,那我就做3年。只要事情是正向,可行的,就值得堅持下去。
當你意識到,必須潛龍勿用,才能成事,你就會有無限的耐心和意志,去克服起步階段的困難和挫折。
比方說,自媒體我已經堅持做1200天了。前面1-2年,幾乎沒賺錢。
我仍然堅持寫。
就是按照緩慢,卻不停更的節奏,一路堅持下來,不經意間,就慢慢變好了。
當然,自媒體只是其中一件事。
我做其她事,同樣要經歷零基礎、小白的起步,同樣要潛龍勿用。
換湯不換藥,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按《易經》的漸變節奏去做,慢慢地,事情都會朝著我的目標發展。
人和人之間,智商和方法,都差不多的,缺的是耐心和堅持。
一定要慢下來,有十二分耐心,這是很重要的。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荀子這句話,和《易經》的漸變規律吻合,順應規律的東西,才能經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