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侶吵架。
男:“親愛的,我錯了。”
女:“哪兒錯了?”
這是最經典的對話。
一般而言,很多人都會說,女生太“作”了:
都道歉了,還怎么著啊?干嘛不依不饒?就愛耍這些小性子,怪不得吵架……
只有女生自己知道,有苦說不出。
隨口而來的道歉,
說明,對方并沒有重視你
來訪者A是一位男性,他每次跟女友吵架后,都能“秒認慫”,迅速道歉,并以此為傲,認為這是自己的一項巨大優點。
但是,女朋友卻似乎并不買帳。表現之一是,會繼續追問對面男人那個讓人迷思的問題:哪兒錯了?
A不勝其煩,可是更大的問題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哪兒錯了。
也就是說:其實,他并不認為自己有錯,只是本著“息事寧人”的態度,道個歉,來終結這場“沖突”。
問題就在這里。
你說的話,是和你潛意識傳達的信息,一同發出,并被對方接收到的。
也就是說:當A并不認為自己有錯,隨口就“條件反射式”道歉的時候,這個信息,他的女友是一定能接收到的。
所以,對方會追問你“哪兒錯了”,因為,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有錯啊!
你不知道自己哪里有錯,只是希望通過“道歉”終結這場“沖突”。
可是,“沖突”本身,也是交流。
對方通過“沖突”,正在和你溝通,溝通你們的某個觀念、某個行為或者對某件特定事情的認知。
對方沒有通過當下這件“沖突”事件,達成她希望與你溝通的目的,她當然不會善罷甘休。
這就是女孩子為什么會追問“哪兒錯了”的原因。
敷衍的道歉,無異于在告訴我,
全是我的錯,你什么錯都沒有
更常見的還有一種道歉,同樣讓女生無法接受。
那就是:敷衍的道歉。
我們常見以下場景:
A(男)和B(女)吵架,吵了半天沒有頭緒,于是,A無奈地說:好了好了,我錯了行了吧,都是我的錯,行了吧。
這個時候,B一般會升起一股無名火。
這背后的原因是:A雖然表面看起來在道歉,實際上,A并不認為自己有錯。
他只是無可奈何了,覺得說也說不通,自己說的話對方也理解不了,與其這樣糾纏下去,不如認個錯算了。
可是,問題是:他骨子里會覺得,自己什么錯都沒有:我只是放下身段,在“戰術”上,到了個歉。有錯的是你!
那么,A在表面上言語的道歉之外,潛意識層面還傳達了兩個信息:
第一,我沒有錯,是你錯了;第二,你看我多顧全大局,幼稚的人是你。
所以,你除了錯了,你還很幼稚。
看明白了吧。
接收到A潛意識信息的B,不惱火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對方越道歉,我們越不依不饒。
每次老公道歉,我都覺得自己被迫成為他媽
我的一對做婚姻治療的來訪者,主訴是兩個人之間的溝通模式。
我經常讓他們從各自的角度來闡釋對同一個沖突事件的描述。
我通常會發現,他們講的就好像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這通常能讓他們跳脫自己,認識到,對方是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不同于自己的人。
其中有一次,他們聊到吵架后面和解的一個細節。
兩位“最佳辯手”在辯論式的爭吵最后,通常男人會道歉。這位先生的道歉不存在上面我們所說的問題:隨口、不真誠、推卸責任和敷衍。
恰恰相反,先生的道歉可以說感情真摯,楚楚可憐,動情處,還會垂淚。
可是,每次吵架后,太太還是感覺自己胸口像是被硬塞了一個東西一樣地堵住。
誠然,吵架事件偃旗息鼓,但是,太太很不舒服。
每每如此,無一例外。
剖析到深處,才發現,原因是:先生在道歉的時候,自己退回到了孩子的位置,太太被迫一瞬間長大,承擔起了“媽媽”的角色。
這才是讓太太不舒服的原因。
先生的潛意識里在說:我真的好可憐,我是無力的,我做不到你要的這些,但是我已經很努力了,我能怎么辦呢?
我能怎么辦呢?
就意味著,剩下的事情,就應該全權由太太來善后。
在先生表達了這樣的道歉后,太太不僅要“被迫”原諒自己的先生,同時,還要處理這次沖突帶來的所有后果,甚至要為這次沖突負責。
因為,“道歉”的人已經退行到“孩子”,“大人”理所應當善后。
與此同時,男人還躲在“孩子”的身份后面,逃避了兩個人本來應有的平等位置,逃避了這次沖突事件,和本應該有的溝通。
相反,太太在面對先生已經“先人一步”退回到“孩子”位置的同時,她被迫被放置到了“媽媽”的位置上,除了“接收道歉”和“安慰”對方,她必須放棄她本來有的主張。
因為,再深究下去,她就是個bitch了。
要的從來不是道歉,而是坐下聊一聊
以上幾種情況,就是在伴侶雙方吵架之后,“看起來對方已經認錯,但是,我們就是想不依不饒”的原因。
究其背后,其實都是,對方并沒有真的“認錯”。
再究其背后,其實是:我們作為兩個成年人,在一段成熟的兩性關系中,并不需要誰一定要“認錯”。
因為,兩性關系的相處中,真相很可能是:雙方都有錯,或者,事情本就沒有誰對誰錯。
孟非曾經說:“沒有不吵架的伴侶,如果一對結婚三十年的夫妻,說兩人從來不吵架,我認為那是不正常的。”
“吵架”是沖突,沖突源于我們對事情有不同的看法。通過沖突,我們在了解自己,也在了解對方。
所以,我們并不需要誰一定要“認錯”,與其認錯,不如,我們開誠布公地坐下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