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整這個的初衷吧
在家全職寫了七年,我本身自制力很差,沒有經濟壓力以后人越來越懶,作息混亂,看了一些作家隨筆,很多人都提到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要分開,于是開始抱著鍵盤出門碼字。
起初效率確實有很大提升,但慢慢又出現了很多新問題:
咖啡館
大部分有背景音樂,人聲嘈雜,坐一天點一杯咖啡遭嫌棄,點兩杯成本高,午間吃飯未必留座。
有段時間我每天去西西弗的咖啡館寫(38-43/杯),西西弗的留座時間是15分鐘,中午只能去羅森快速解決,有一天用了16分鐘,桌上的電腦就被收了,店員解釋有監控管得嚴。
不過也能理解,我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翻臺率,如果我是老板也不會歡迎自己。
圖書館
優點是免費,而且相對安靜,還可以隨時看書,接近完美的碼字場所。
但是沒想到最大的問題是上廁所電腦沒人看,人雜很怕被拿走,我就見過有同學抱著筆記本去廁所= =
考試季到了搶位置也成了難題,尤其是帶插座的位置。
不過以上都是能克服的困難,最終打敗我的是疫情,圖書館閉館改造,一閉就是一年半(大前天終于開了)。
自習室
我知道大城市的自習室是劃分出純靜音和低音區的,個別還有朗讀區,但是我在的小地方自習室多是一整間,盡管我用的是靜音鍵盤,但一點點的噪音在這里都會被放得很大。
不得不說自習室的公共環境真的很有沉浸氛圍,周圍的人都在安靜學習,我也跟著把某小語種學到了初級,不包座之后就學不進去了。
獨立單間也試過,太小太悶,坐在里面氣都不順,何談碼字。而且實踐過以上三種碼字場所后,我發現外出碼字的重點不是環境,而是路人。即使路人完全不care,也起到了變相監督的作用,單間跟家里效果差不多,甚至還不如家里。
綜上我總結了自己的幾點需求:
1.是家以外的另一個公開場所;
2.要安靜,但又不能絕對安靜;
3.有路人,不能多也不能沒有;
4.最好有書,寫累了可以翻翻;
5.周邊配套便捷,吃飯選擇多。
以上就是碼字書房誕生的始末,我的想法也很簡單:
一間不太大的公寓,太大房租吃力,打理也麻煩;
一半放座位,一半擺書架,可以來工作學習看書;
用自習室的門禁系統,24H開放,隨時想來就來;
對于盈利沒有什么想法,收費很低,因為最初的目的是花錢給自己營造一個寫作環境,這個相當于工作支出。如果我能順暢地碼字,收入是可以COVER掉這個房租的。家里人也比較支持,因為大家覺得我長期待在家很頹,出門的成本跟弄這個差不多。
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