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生草》太過蒼涼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薛寶釵的生日宴上,為什么點《魯智深醉鬧五臺山》,殊難理解。
賈寶玉不通,嫌這是熱鬧戲;薛寶釵指出,其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極妙”:
漫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
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
沒緣法轉眼分離乍。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那里討煙蓑雨笠卷單行?
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這是一首寫離別的曲子,是魯智深辭別智真長老時所唱。
辭藻確實很好。但是生日宴上,卻未免太過蒼涼,很不應景。
魯智深仗義行俠,丟了大好前程,只能避禍在五臺山。又因為不守戒律,吃肉喝酒,醉打山門,連五臺山也容身不得,只好作別。
魯智深英雄豪杰,不做悲切語,他說“赤條條來去無牽掛”,表明自己襟懷灑脫,不以外物所累,并不把離別放在心上。
只是人之相與,往往臨別壯詞,比傷心話更讓人不忍。
更何況,舉世皆為俗眼,只有智真長老識得真佛,但是“沒緣法”,又待怎樣?
所以一句“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其實令人惻然,內里蒼涼比灑脫要多上許多。
離別以后如何?“煙蓑雨笠”“芒鞋破缽”,煙雨茫茫,不嗔不懼,那落拓而又豪邁的形容,說實話,又不太像魯智深,反倒像蘇學士了。
此中跌宕,感慨良多,熱熱鬧鬧的生日宴上,為什么要點這個呢?
2,老太君別有用心
皆因為,這一回里薛寶釵的生日,不是普通生日。
準確一點說,賈母希望大家注意到,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生日。
王熙鳳和賈璉商量時說:
“薛大妹妹今年十五歲,雖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將笄之年。老太太說要替他作生日。想來若果真替他作,自然比往年與林妹妹的不同了……”
為什么要與林妹妹“不同”呢?
因為薛寶釵十五歲了,“將笄之年”。
古代女子,滿十五歲頭發要綰起來,用笄貫之,稱為“及笄”,視為成年,到了可以結婚的年齡。
賈母特意強調薛寶釵這個生日,用意正在于此:
寶釵不是小孩子了,是大人了——還住在親戚家里,合適嗎?難道要從我這嫁出去嗎?
這是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意思:該嫁人了,自己家抓點緊吧,該誰誰,別惦記什么“金玉”不“金玉”了!
這一層意思是對著薛姨媽的。
賈母的心思,王熙鳳通透,所以她主張,這個生日要辦得“比往年與林妹妹的不同”——不能白辦了,不能讓他們含含糊糊混過去!
3,薛寶釵一言難盡
薛寶釵是何等聰明樣人,如此難堪的生日宴,她如何應對?
一開始,她便淡化自己,突出賈母,試圖扭轉大家的注意,把當天的活動引向一場敬老合家歡。
所以賈母讓她點戲,她上來點了一出《鬧天宮》,這是一出熱熱鬧鬧,又打又滑稽的戲——賈母不是喜歡熱鬧嗎,那么大家一起好好熱鬧一下。
接著,王熙鳳點了《劉二當衣》——說實話,有點過分了。
賈母不管心里怎么想,面子上總是笑呵呵的,不至于給親戚臉色看。
而王熙鳳則是毫不掩飾嘲弄的意味了:
《劉二當衣》也是熱鬧戲,用夸張變形的手法,窮形盡相地諷刺了開當鋪的是如何的貪婪下作。
而這滿屋,誰家是開當鋪的呢?
——只有薛家。
所以王熙鳳點的戲,就不光是圖個搞笑了,這是在赤裸裸地表達歧視:我們簪纓世族,能與開當鋪的聯姻嗎?——還不趁早走?還做什么夢?
薛寶釵能忍受嗎?
我想,薛姨媽是能忍受的,可以裝作不知,笑得蠻開心。
但是薛寶釵畢竟還小,不能不回應。
于是她又點了《魯智深醉鬧五臺山》,并特意突出這支蒼涼的《寄生草》。
——你以為我愿意賴在這?
——你以為我不想大鬧一場,揚長而去?
——你以為我不想“一蓑煙雨任平生”?只是我哪里做得到“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呢?誰能懂我的心呢?
我以為,薛寶釵的內心是擰巴的:
“金玉良緣”只是母親薛姨媽的追求,并不是薛寶釵的,最起碼不是那么強烈的;
以薛寶釵的見識,未必能夠看得上賈寶玉,包括賈家,她的內心深處,存在更高的生命追求,“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只是為身份所累,父親早故,家道衰落,兄長不肖,母親一門心思攀附賈家這顆徒有其表的大樹。
你要她一個女孩子又能如何?
有朋友聊過,薛寶釵哪里能看出“高”來?苦撐了好幾年,結果收獲一場有名無實的婚姻,賠上自己一生的幸福?
我說,薛寶釵之高,高在見識,這一切她早就看破,所以對什么“金玉良緣”,她并不積極,只不過,她無力反抗。
“山中高士晶瑩雪”。見識再高,也干不過命運,干不過自己被環境所規定的身份,這是何等徹骨的悲劇。
她是書里最委屈的女兒。
但是她,只能通過點這么一出戲,默默地,甩一個臉子,甩給賈母,也是甩給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