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而言,縣級國企由于存在企多人少、人少活多和活多權少三對矛盾,導致原本有限的資金、資源更加分散,造成縣級國企普遍存在實力偏弱、效益較差、運作不規范等問題。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需要進行全縣范圍內的國企整合。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是進行資產整合。首先,需要摸清家底。具體而言,可從國有土地資產、國有房產資產(包含國企改制資產、“非轉經”資產等)、國有林權資產、國有經營性基礎設施資產(如停車場)、國有特許經營權資產、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等多方面梳理。其次,進行審計、資產評估后,對原先大量采用成本計價入賬的國有資產進行合理市場估值。再次,根據當地國資委的統一要求,通過合法合規的法律流程將資產有償(無償)注入一家主力公司,壯大其資產規模,提升企業融資能力。
第二是進行資金整合。目前,縣級各國企通常由財政局分別注資,甚至仍然存在一些行業主管部門注資情況,導致資金分散、不易管理,亟需進行資金整合。首先,由縣國資辦出資成立主力公司;其次,將其他縣屬國企作為主力公司的下級子公司,同類型企業進行同項合并,并進行股權劃轉,形成主力公司持股的金字塔型資金結構;再次,進行財務重組,對并入的子公司合并報表,由主力公司共享各子公司現金流。
第三是進行業務整合。縣屬國企根據業務職能、開發主體和項目類型,通常可以分為基礎設施建設、國有資產經營、實業運營、園區發展、林業開發等五個板塊。基礎設施建設板塊包含市政道路、農村公路、污水管網、園林綠化、環境保護、文教科衛等可申請財政資金支持的公益性項目;國有資產經營板塊主要負責國有資產處置、盤活和開發利用;實業運營板塊可以囊括供水、污水處理、旅游資源開發、新能源項目開發、縣域特色資源開發、物業開發、停車場運營、新能源項目開發等準公益性項目,具備一定的市場化屬性;園區發展板塊和林業開發板塊由于較為獨立,可以各成一體,獨立運營。以上五大板塊可歸結于政府和市場兩大支撐,主力公司可按照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方式,通過公益性項目爭取政府資源和政策支持,通過市場化項目獲取經營效益,最大程度整合政府資源、打造自身造血機制,實現良性可持續發展。主力公司應根據以上各板塊業務特征,制定相應管理考核辦法,分類施策,分類經營,分類管理。
縣級國企改革除了進行上述三方面整合以外,還應加強國資管理整合和國企內部管理整合。前者需要整合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職能,做實做強國資辦,使其能夠履行好對國企的監管職能;后者需要整合國企內部人員和機構,搭建強有力的國企管理層班子,履行好國企的經營管理職能。只有將全縣范圍內的資源、資金、資產和人才等進行系統化整合,才能形成合力,下活縣域經濟發展“一盤棋”。
(作者系政和縣科技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