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發文人 馬燦 實習生 張敏楠
隨著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安全性更高的化妝品頗受愛美人士的歡迎。于是,市場上出現“食品級”化妝品,吃都可以,用在身上肯定沒問題。對此,多位專家表示,這不過是商家制造營銷的噱頭而已。
商家:可以吃的口紅賣得最好
廣州陳小姐特別喜愛口紅,每次新品種問世,她會第一時間搶購。她說,現在市面上可食用的口紅,非常走俏。
發文人走訪廣州市某化妝品商城發現,不少彩妝店有售賣“食品級”口紅。“這種可以吃的口紅賣得最好,”一商家向發文人推薦某品牌口紅稱,她的成分都是“純天然的,非常安全。”
但發文人在查看配料表卻發現,在其15種原材料中,胡蘿卜提取物在配料表的排名在倒數幾位,其余大多是制作口紅的常見化學原料。
同時,這里大多數商家,還開設線上網店,發文人從這些網頁上看到,產品宣稱“健康口紅”“可食用”等等。發文人注意到,商家標稱“食品級”化妝品,主要涉及口紅和唇膏等產品。
此外,發文人在各大電商平臺以“食用”“口紅”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出現數十頁的查詢結果,其中大部分均標注“可以吃的口紅” 且標稱“已拼10萬件”。
網頁截圖
專家:商家制造營銷噱頭
從發文人調查的情況來看,所謂“食品級”化妝品的支撐依據源自添加食品級天然原料,并主張不含防腐劑、香精色素等風險物質。而這類產品在宣傳中多突出天然、有機、可食用、安全無毒等關鍵詞,適用于孕婦、敏感肌甚至兒童。
從這些特征不難看出,“食品級”化妝品與前兩年紅極一時的“醫美面膜”有著異曲同工之處,都在于營造出一種比常規化妝品高出一個安全等級的認知,以此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過去,為了凸顯化妝品的綠色、健康、無害,商家宣傳時往往喜歡使用“純植物”“純天然”等字眼。如今,隨著這些詞語被有關部門明令禁止,一些商家轉而祭出“食品級”“可食用”的旗號,暗示消費者——產品都可以吃進嘴里,用在身上更沒問題。
對此,食品安全專家、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劉少偉告訴發文人,食品就是食品,化妝品就是化妝品,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他解釋稱,所謂的“食品級”化妝品,只不過是商家進行營銷的噱頭,把化妝品描述成食品,這是魚目混珠。普通的化妝品貼上“可食用”的標簽之后,目的大都是為了抬高價格、增加銷量。
職能部門: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概念
其實,發文人了解到,今年以來,多地的市場監管部門已經發布消費提示,稱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的概念。
雖然監管層面統一態度,強調不存在“食品級”化妝品。但發文人注意到,某些化妝品雖然在產品標題上突出“可以吃”,但詳情頁也會注明“不提倡吃,安全到可以吃”,以通過這種方式來規避風險。
根據我國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化妝品的定義是指以涂擦、噴灑或者其他類似方法,施用于皮膚、毛發、指甲、口唇等人體表面,以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為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產品。
宣稱化妝品可以食用顯然與法規規定的化妝品定義相悖。我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在接受全媒體發文人采訪時表示,如果能做到能吃的化妝品,那就需要在有資質的食品廠生產出來的,符合食品安全規范,有食品SC證,同時又具備化妝品功效。“這是很難達到的,如果不是這樣,又聲稱能吃,就涉嫌虛假宣傳。”
朱毅還稱,根據《廣告法》等法律法規,相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管,保護消費者知情權,打擊此類虛假宣傳,促進化妝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編輯:木青
來源:金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