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發文人 陳家運 北京報道
“禁塑令”背景下,生物可降解塑料行業受到資本青睞,上市企業扎堆布局。
君正集團(601216.SH)發布公告表示,擬投資207億元進軍可降解塑料產業。此外,不久前華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峰集團”)宣布擬投資118億元新建年產60萬噸可降解塑料產品。不僅如此,近兩年來包括萬華化學、金發科技、恒力石化等10余家公司紛紛宣布入局可降解塑料行業。
對此,中研普華研究員柯壯賓在接受《我國經營報》發文人采訪時表示,“禁塑令”下該行業有望迎來加速發展期。同時,由于大量資本不斷加碼該行業,企業應當根據政策環境、市場需求、產品特性等制訂發展計劃,避免出現產能過剩等問題。
2025年市場或超200億美元
2021年1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提出,分行業、分地區禁止、限制使用傳統塑料,同時加快推廣可降解塑料、紙質包裝等塑料的可替代產品。
發文人了解到,在國家政策引導下,各地政府也集中出臺了配套政策和實施條例,大力支持可降解塑料的研發、生產和使用,積極推進可降解塑料對傳統塑料的替代進程,可降解塑料將迎來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
柯壯賓表示,可降解塑料項目不斷建設,才能滿足未來市場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需求。2017年,全生物降解材料列入《“十三五”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從一系列政策來看,未來我國出于環保的考慮,會進一步限制不可降解塑料的生產,同時還會繼續支持全生物降解材料的發展。
可降解塑料是指一類其制品的各項性能可滿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內性能不變,而使用后在自然環境條件下能降解成對環境無害的物質的塑料。因此,也被稱為“可環境降解塑料”。目前包括多種新型塑料:光降解型塑料,生物降解型塑料,光、氧化/生物全面降解性塑料,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熱塑性淀粉樹脂降解塑料。
自塑料問世以來,科學家就致力于對這類材料的防老化,即穩定化的研究,以制得高穩定性的聚合物材料,而各國的科學家也正利用聚合物的老化降解行為競相開發可環境降解塑料。
柯壯賓向發文人講道,我國是全球塑料消費大國,塑料消費量占全球的比重達15%。Grand View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塑料包裝市場規模541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我國塑料包裝市場規模將達到698億美元,按照可降解塑料替換率為30%計算,預計2025年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規模約為209億美元。總體看來,我國可降解塑料市場前景廣闊,行業發展可期。
目前,全球研發的可降解塑料多達幾十種,其中能工業化生產的主要包括化學合成的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LA(聚乳酸)、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在此背景下,君正集團于發布公告稱,擬以全資子公司內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君正化工”)為投資主體,在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工業園區建設年產2×60萬噸BDO(丁二醇)及年產2×100萬噸PBAT/PBS/PBT/PTMEG綠色環保循環產業一期項目。項目建設周期為2021年5月至2023年12月(最終以實際建設情況為準);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年均可實現營業收入約164億元,利潤總額約35億元。
君正集團方面表示,以BDO生產為核心的可降解塑料產業在烏海具有明顯優勢,本項目中的PBAT/PBS/PBT作為BDO的下游產業,將充分整合公司在烏海生產基地烏達工業園區形成產業鏈循環經濟,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業內人士向發文人分析道,PBAT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取決于企業產業鏈一體化水平。此前,珠海萬通3萬噸PBAT項目環評報告顯示,PBAT的完全成本約為12511元/噸。該成本主要來自于原料,占比達到72%。其中,BDO占比34%,精對苯二甲酸(PTA)占比22%。
君正集團方面也認為,可降解塑料市場前景廣闊,公司依托現有循環經濟產業鏈積累的管理、技術和人才優勢,立足于可降解材料領域。一方面可以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現有產業鏈條的綜合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可逐步建立公司在精細化工領域的產業規模和綜合競爭力。
資本加碼布局
發文人注意到,此次君正集團擬建項目預計總投資207億元,如此巨額資金其似乎早有準備。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君正集團資產總額336億元,同比增長6.76%;營業收入147.98億元,同比增長51.15%;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48.15億元,同比增長 93.24%。2021年末,其資產負債率為37.04%,貨幣資金為43.63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5.77億元。
事實上,在2021年君正集團凈利潤中,華泰保險股權處置實現凈利潤19.54億元,占比為40.82%。君正集團及全資子公司君正化工向安達天平合計轉讓持有的華泰保險約15.31%股份交割完畢,君正集團按照相關會計準則規定確認本次長期股權投資處置收益,大幅增加本期利潤。
去年6月22日,君正集團發布公告稱,銀保監會已批準其轉讓所持華泰保險約15.31%股份給安達系公司,轉讓完成后,安達系持股增至46.2%。后續君正還將繼續轉讓所持華泰剩余的7.05%的股份全部轉給安達,累計價款達到108億元。
君正集團方面表示,出售華泰保險股權獲得的資金將為實現公司發展戰略提供良好的資金支持。
不過,君正集團43.63億元的貨幣資金面對207億元的項目投資相差甚遠。君正集團也提醒道,本次擬投資項目的建設資金需求較大,可能會對公司資金流動性造成一定影響,短期內財務費用和償債風險可能會有所增加,公司將結合項目實施進展有序、穩步進行資金籌劃,合理確定融資方式及期限結構,按期完成項目建設。
除君正集團布局可降解塑料項目外,其實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已有10余家上市公司宣布進軍可降解塑料行業。
Wind數據顯示,目前,“可降解塑料概念股”多達27只,金發科技(600143.SH)、道恩股份(002838.SZ)、聚石化學(688669.SH)、萬華化學(600309.SH)、齊翔騰達(002408.SZ)、瑞豐高材(300243.SZ)等規模較大的化工企業均位列其中。
其中,金發科技在5月17日發布公告表示,2021年一季度已經投產了6萬噸PBAT。公司將適時推動新增18萬噸PBAT裝置的產能建設工作。
此外,今年4月22日,瑞安市人民政府與華峰集團正式簽約總投資118億元的高性能可降解新材料項目。4月7日,同德化工與忻州市原平經濟技術開發區簽訂了全生物降解塑料生產項目合作協議,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產值180億元。此前的2021年10月,宏源新材料有限公司與廣安經開區達成投資20億元協議,擬建設年產30萬噸PBAT和年產20萬噸PBS項目生產線,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以上。
據華西證券分析,“禁塑令”管控最嚴的購物袋、農膜和外賣包裝袋,國內一年消費超過900萬噸,市場空間巨大。假設2025年可降解塑料替代率30%,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將達到332萬噸。
據統計,2021年初,國內PBAT產能為68.7萬噸/年,規劃產能為463.3萬噸/年。截至4月底,我國已有近800萬噸的PBAT項目產能規劃,新建及擬建產能呈暴增態勢。預計到2022年將有200萬噸/年PBAT產能釋放。
然而,不難看出,單純從上述數據來看,新建或擬建的項目產能總和遠大于需求量。對此, 華西證券方面也提醒,可降解塑料短期內產能增長過快,超出市場容量,行業競爭格局惡化。
“加碼可降解塑料項目是塑料制品企業想要可持續發展繞不開的發展路徑。”柯壯賓建議,企業應當根據政策環境、市場需求、產品特性等制訂發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