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條關于“新生代農民工”的消息震驚了我的朋友圈,我甚至開始有了些“身份認同感”,經過了20多年的風風雨雨(大概),我才知道我是誰,淚目。
說到農民工,這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建設力量,正是有了他們,城市、基建才能順利建設落地,才有了今天便利的生活。
但是新生代農民工,是誰?
國家統計局此前曾提到,新生代農民工指的是在2009年外出從業6個月及以上、并且在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農村勞動力。
8月16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2021年北京市外來新生代農民工監測報告。2021年監測數據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占比達到50.1%,男性占比高于女性。新生代農民工中男性占比為66.3%,比上年提高4.6個百分點;男性占比高于女性32.5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9.1個百分點。就業集中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從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新生代農民工占比大幅提高。
2021年就業人數前五位的行業依次為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共吸納67.2%的新生代農民工就業。據北京市統計局此前消息,除五大行業外,從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新生代農民工比例為7.9%,比上年提高3.7個百分點,在所有行業中增幅最大。
收入水平整體提高,內部差距拉大
如果將新生代農民工就業最多的7個行業按照收入水平排序,分別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建筑業,交通運輸、 倉儲和郵政業,制造業,批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
其中自營就業收入最高,月均收入6716元,比務工就業人員高568元,但是工作強度大,平均每周工作6.5天,每天工作9.5小時,分別比務工就業人員多0.9天和0.7小時。
生活狀況如何?
據介紹,新生代農民工消費支出下降,吃穿住消費占新生代農民工總消費支出的7成以上;居住性質略有改變,以房屋租賃為主,居住滿意度小幅提升;網絡依賴增加,自我提升類活動減少……你有多久沒看書看報了?
值得注意的是,90后新生 農民工從事的行業和生活狀況有所不同。
“90后”農民工就業人數最多的七個行業依次為:制造業,建筑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文化和娛樂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
在收入上,“90后”農民工月均收入6424元,比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平均水平高210元。其中,月均收入在5000元及以上的占68.4%,比新生代農民工群體高1.9個百分點。但由于年紀小,積累不夠,96.3%以受雇就業為主,自營就業人員僅占3.7%,低于新生代農民工群體7.9個百分點。
在生活上,“90后”農民工消費支出略低,更偏重于衣著、教育文化娛樂,并且更注重業余生活更注重休息和自我提升
但最重要的是什么,農民工工資不能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