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字都是常用的使用頻率高的漢字,平時經(jīng)常用到,練練怎么寫楷書,有用處。
“做”的寫法。
第一步:窄方扁的法則。先觀察字形,屬于方形,但極易寫成扁形!特別是小學(xué)生們。
第二步:寫單人旁,注意撇要直稍彎,豎要弧形垂露豎。
第三步:寫中間的古,因為這個字是方形,左中右結(jié)構(gòu)的字極易寫成扁形,所以,要確定每一部分占的比例是多少。單人旁占的最少,反文旁占的最多。中間的這個古,也要少占,而且偏上,為的是,給“反文”足夠的空間讓其“放”。這個字的主筆有四個,分別是:單人旁的撇、古字旁的豎、反文旁的撇、反文旁的捺。所以,寫古字旁要將豎筆往上頂著寫,那么橫就得往下壓著寫,口字旁就得收緊寫小。
第四步:寫反文。撇要長一些,而且要點出動作點,且要直稍彎。再寫短橫,往下壓,而且要短一些。再寫撇,這個撇不要長,短小為好,靠里擠著寫,因為她是次筆。最后寫主筆捺,放開,捺腳跟要動作明顯,頓筆出捺尖,方向正右方。
常見的錯誤的寫法有這么幾個:第一個是直來直去沒有動作感。第二個雖有動作點但沒有收放,中間太空松散。第三個則是將字形搞錯,寫成扁形。
“分”的寫法。
第一步,觀察字形,屬于方形。
第二步:先寫“八”,整個八字屬于主筆,像一把傘大大方方地遮住下面。這一點說起容易做起難,有很多人就是寫不大方,老寫小氣。
第三步:寫“刀”,這個結(jié)構(gòu)與前面講過的“為”是相通的,橫與折要寫得挺拔,直稍彎!寧直勿彎。橫與折基本一樣長,或者橫比折長一點,但不可以折筆太長。再就是,撇筆,要短,越短越好,不可以比橫和折長。
常見錯誤的寫法有這幾個:第一個筆畫太直沒動作,而且主筆次筆不分,都一樣長,沒有收放的感覺,中間太松散。第二個筆畫太圓,也沒有動作點。第三個字形弄成窄形。
“生”的寫法。
第一步:觀察字形,基本上是偏窄的方形。
第二步:寫撇,這個撇應(yīng)當(dāng)短小,不可過長。
第三步:寫兩個短橫,注意都是短橫,略傾斜抗肩,平行一致,且不要造作動作點。
第四步:寫豎,往上頂,且動作點強(qiáng)烈。行筆較重。
第五步:寫長橫。主筆,注意應(yīng)用“橫筆等距”原理,將這個橫與上面的短橫的距離保持等距。但是要提醒大家,這個橫因為是主筆,是長橫 ,那么方向不應(yīng)該與上面的兩個短橫完全平行,而是先與之平行,再往下壓著寫,以保持整個字的重心穩(wěn)定不至于傾斜。
“來”的寫法。
第一步,觀察字形。基本屬于窄形,不太窄的窄形。
第二步:寫短橫,這個是次筆,短小而平直,不可做動作。
第三步:寫左右點,要求有呼應(yīng)關(guān)系,而且右點(其實是一小撇)略高于左點。
第四步:寫短橫。注意要與上面的短橫平行同向一致。比上面的短橫較長一點。
第五步:寫中豎,這個是主筆,往上靠,往下伸。
第六步:寫撇與捺,撇與捺要結(jié)合起來寫才能保證字的重心穩(wěn)定。撇與捺的起筆之處都在橫與豎的交點上,捺稍稍偏下一點點哦。撇尖與捺尖應(yīng)該在一條水平線上,或者捺稍稍偏上一點點也可,但不可以捺尖耷拉下來。撇與捺要對稱分布,對稱軸則是中豎。不然,字就不穩(wěn)定。
“對”的寫法。
第一步:觀察字形,方形,當(dāng)然不是正方形,而是躺著的梯形。
第二步:寫又字旁。這個不難寫,注意撇不要太彎曲即可,里面的空隙不要太大即可。
第三步:寫寸字旁,寸字旁要善于運用“收放顯”這個法則,將橫往下壓,將豎往上頂、往下拽,因為是主筆,豎最靠上,鉤最靠下,使整個字成為躺著的梯形。還有那個點,要貼緊了橫,即收在里面哦,否則字的中間空大松散。
“于”的寫法。
第一步:觀察字形,屬于方形,或者略微窄的方形都可以。
第二步:先寫短橫,短橫可謂用得較多的筆畫之一,一定要寫好,略微傾斜扛肩,動作不大,右端稍稍停頓即可,筆尖不可以往下摁出個黑點來。
第三步:寫長橫,主筆,要放開寫。起筆動作點不要大于收筆動作點,先是平行于上面的短橫,當(dāng)行筆至中間時,調(diào)整筆尖壓著寫,形如扁擔(dān),落落大方,收筆處重按,最好回鋒一下。
第四步:寫豎鉤,或者說是彎鉤。這個彎鉤不好寫,原因是一方面要看著兩橫掌握重心,一方面要注意彎度,還要注意出鉤。可以看成三部分來完成,開始頓筆往右下方行筆,而后轉(zhuǎn)向垂直下方,再轉(zhuǎn)折左下方,頓筆順勢出鉤,鉤可以稍微長一點(豎鉤中的鉤不能長而是短一點),出鉤需注意方向,一種是往右上方,一種是往左下方。
視頻詳細(xì)講解、示范,請點擊下面的視頻課程:
圖中或者視頻里,用的是寶克中性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