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過“閃腰”的經歷,瞬間劇烈疼痛,難以忍受,人也不敢再動彈。但我們常說的閃腰究竟“閃”在了哪兒,并沒有太多人清楚。
《生命時報》采訪專家,指出閃腰的位置,并教你如何加強腰椎的力量。
受訪專家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劉 琦
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研究員 丁麗玲
腰閃了,傷的是骨還是筋
在醫學上,“閃腰”稱為急性腰扭傷,多由姿勢不當、用力過猛、超限活動及外力碰撞等造成的損傷。閃到腰可能是腰部肌肉、筋膜、韌帶等軟組織的急性損傷,一般以走路疼痛、肌肉痙攣多見。
韌帶或肌肉損傷
突然的外力撞擊、超負荷負重、脊柱過度扭轉牽拉,或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等,均可導致軟組織受損,甚至撕裂,產生無菌性炎癥。家務勞動、工作和體育活動中,關節活動往往會變多,受傷可能性就變大了。
癥狀:這種“閃腰”后,患者常有牽扯或撕裂樣疼痛,可出現局部腫脹,活動也會受限。
腰椎小關節紊亂
除了前方的椎骨、椎間盤,腰椎后方左右各有一個小關節,與椎間盤形成穩定的三角。小關節具備一定的活動度,負責限制、輔助腰椎進行屈伸和旋轉。數據顯示,腰椎小關節承載了脊柱33%的靜態負荷和35%的動態負荷,可謂“人小力量大”。
但腰椎本身的結構不太穩定,如果加上外傷、退變等原因,可加重小關節負擔,導致半脫位、脫位或滑膜嵌頓,出現腰椎小關節紊亂。
癥狀:如果腰“閃”在這里,腰椎活動會明顯受限,出現腰背部脹痛或酸痛,嚴重時可放射到臀部、大腿,患者不敢直立身體,甚至臥床不能起,翻身都困難。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
在骨質疏松情況下,尤其是老年群體,即使突然打噴嚏、搬重物等輕微暴力,都有可能發生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也就是椎體被“壓扁了”,情況較為嚴重。
如果椎體壓縮程度不大,疼痛不劇烈,可選擇保守治療,比如臥床休息、熱敷、功能鍛煉、支具固定等。
目前,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微創經皮椎體成形術有助患者穩定骨折,恢復椎體高度。不過,存在神經受壓、功能下降的患者,需進行微創或開放性椎管減壓、脊柱固定手術。
“閃腰”的程度可大可小,出現以下情況需格外注意,盡快就醫:
閃腰后如何應對
閃腰的瞬間很多人能聽到聲音,部分人當時并沒有明顯痛感,次日會感到腰痛;部分人當即出現腰部疼痛,隔天加劇。若處理不當,會在兩三天后出現水腫、肌肉緊張,甚至腰椎側彎、走路一高一低等癥狀。
閃腰后,第一時間應制動,最好是臥床休息,減少肌肉筋膜組織的受力或腰椎的壓力,使疼痛緩解,較嚴重的應該至少臥床5~7天。
熱敷可促進淤血的吸收和血液循環,使軟組織盡快修復。止痛膏藥可以緩解局部疼痛。但最好不要盲目按揉,否則會加重肌肉筋膜組織的出血問題。
傷情較輕的患者通過以上幾點病情即可緩解,若超過三天病情沒有緩解反而加重,就要立即就醫。
另外,對于劇烈運動(如打羽毛球、踢足球、搬重物等)時發生的閃腰,很難自己恢復,建議到醫院就診。
3個動作放松腰椎
保健腰脊的方法多與模仿動物有關。人們很早就知道利用爬行動物的生理優勢,來彌補直立行走帶來的缺憾。
南北朝醫藥家陶弘景編撰的《養性延命錄》中記載“狼距鴟顧”,即在跪臥的狀態下,增加了轉頭擺尾的動作。
狼距是形容狼蹲坐時的樣子,早晚都可以做。早晨練習時幅度宜小些,為了讓腰椎有個適應過程;晚上練習時幅度可以大一些,目的是充分鍛煉腰椎。
主要有三個動作:
01
弓腰塌腰
兩腿屈膝跪在床上,雙手支撐,軀干與床面平行。然后,低頭含胸,腰背像拱橋一樣拱起,同時緩緩吸氣;然后,抬頭翹臀,塌腰塌背,此時軀干如吊橋一樣,呈現中間低兩頭高的狀態,同時徐徐呼氣。
02
轉頭擺臀
頭和臀相向運動,也就是頭向左后方轉時,臀部向左前方擺,有頭尾相接的感覺;順勢塌腰撅臀,讓脊柱形成側弓形,眼睛看臀部的上方。做完左側后身體轉正,再做右側。
頭和臀側擺時要配合緩緩呼氣,以加大轉動的幅度,待身體轉正時徐徐吸氣。
03
向后蹬伸
身體恢復跪撐狀態,腰背放松。向斜后上方蹬伸左腿,腳尖繃直,然后收回,連續做3次;再換右腿,蹬伸3次。做完后,左右微微晃動臀部,然后起身。
練習時,不管是縱向還是橫向牽拉,都要讓身體盡量拉伸到極限,然后略停2秒鐘。做軀干的牽拉時,要注意配合呼吸,才能達到最佳的鍛煉效果。
例如身體拉伸到極限時盡量呼氣,身體恢復到正常體位時配合吸氣;向后蹬伸腿部時,鍛煉的是腰部的豎脊肌,這是人體最長的一條肌肉。由于肌肉越長越不容易鍛煉,因此要盡量蹬伸到后上方最大限度,隨著練習,逐漸增加蹬伸的次數。▲
本期編輯:鄧玉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特約發文人 韓文青 動作示范:徐夢蓮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